為何土蜂蜜越來越稀缺?因為中華蜜蜂在瀕臨滅絕!
人們都認識蜜蜂,在爛漫花叢中飛舞的小精靈。但絕大多數(shù)人并不知道,平常所能見到的蜜蜂基本都是西方意蜂,而中華土蜂在這場地盤保衛(wèi)戰(zhàn)中,已經(jīng)快要被干滅絕了。
中華蜂是本土品種,已在中華大地上繁衍了7000多萬年。我國從殷商時期就開始食用土蜂蜜,甲骨文中已有“蜜”字。到東漢時規(guī)?;Z養(yǎng),后來更是成為貴族們的高級品,以及中醫(yī)里的寵兒。
但在20世紀初期,隨著西方意蜂的引進,中蜂開始上演了死走逃亡。這場自然界的物種爭斗中,體型較大的意蜂占有優(yōu)勢,一只意蜂的小工蜂,就能混入中蜂的蜂窩里殺死蜂王,一群中華蜂也會就此消散。
蜂蜜君經(jīng)??葱┮M物種危害性的文章,或許蜜蜂實在太小了,小到很多人覺得微不足道。所以,在這短短的100年里,中華蜂群的數(shù)量已被干掉80%以上,比之前的幾千萬年都滅的多。
有人覺得中蜂死光了,頂多就吃不上蜂蜜了唄。要是真有這么簡單,國家也不會在2006年將中蜂列為保護物種,并在全國很多山區(qū)設立“中蜂保護區(qū)”。這不是為了讓你能吃口土蜂蜜,而是讓我們能健康的活下去。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國大多數(shù)零星開花的草本植物,基本依賴中蜂授粉,如十字花科、山茶科、五加科等。一旦中蜂沒了,這些本土植物也將會陸續(xù)滅絕,這將打破幾千萬年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中華蜂善于采集零星小花,讓它們能夠繁衍生息,這對保護山區(qū)自然生態(tài)的作用很大,也是外來蜂種無法替代的。然而,面對當今的外界環(huán)境,中蜂方方面面都不是對手,可能還是會被淘汰。
1、經(jīng)濟效益
意蜂的采蜜能力超級強悍,意蜂蜜要占市面90%以上。另外還有蜂花粉、蜂膠、蜂王漿等更高價值的蜂產(chǎn)品。
中蜂就有點拿不出手了,采的各類零星小花就沒多少蜜。只有蜂蜜大雜燴,沒有花粉、王漿之類的單獨產(chǎn)品。
要不是現(xiàn)在有補貼獎勵了,根本就沒人愿意專門養(yǎng)中蜂。
2、管理難度
意蜂相對好管理,培育出強群之后產(chǎn)蜜量就能大大提升。
中蜂的蜂群稍微壯大點就鬧分家,一不開心就飛逃。
3、容易掛掉
中蜂在蜜蜂中是弱的:遇到意蜂,會被干死蜂王;遇上馬蜂,被咬死后還肚里的蜜都會吸走;遇上虎頭蜂就完蛋了,整個蜂群都會被干死。
不過本地貨畢竟適應力強,抗病性要好很多。
4、苦逼的中蜂
意蜂在氣溫12度以上,才會飛出去采蜜,而且專挑大宗蜜源。
中蜂只有6度就外出干活了,每天要比意蜂多干2個小時,連零星小花也會挨個采蜜。
中蜂就這點生存要求,卻已經(jīng)被擠壓的快滅絕了。再加上經(jīng)濟效益遠遠沒意蜂高,中蜂已基本處于自生自滅的邊緣了。所以,如果你現(xiàn)在還能吃到土蜂蜜,一定要倍感珍惜,因為這是中蜂拼盡全力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