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要加工葫蘆工藝品時,挑選葫蘆是一件比較的事情,因為有太多葫蘆品種、外形和尺寸可供挑選。要清楚用葫蘆來做什么?如果心里有了打算,那么尺寸和外形可能是首要考慮的條件。如果作品需要能夠立著的,那么請?zhí)暨x平底的葫蘆。如果要懸掛,則選一個有柄的葫蘆品種。如果準備雕刻或烙畫,那么選擇一件盡量表皮干凈和光滑的葫蘆。不管準備用葫蘆來做什么,在做出選擇之前都應該對所需的條件心中有數(shù)。
葫蘆的選擇:
1、葫蘆創(chuàng)作一般以沒有陰皮的金黃色葫蘆為佳。因其色澤金黃,葫蘆細膩、紋理不太明顯,適合多種技法。而現(xiàn)實中一般會把有瑕疵的葫蘆作為烙畫葫蘆的,通過烙畫遮蓋葫蘆上的瑕疵。
2、如果把葫蘆用來做實用器皿,采用雕刻技法,那么要選擇比較厚的葫蘆。不同品種的葫蘆皮的厚度不同,即便是同一品種的葫蘆皮厚度也有差異。選擇葫蘆皮厚度時,葫蘆的重量很關鍵,應該說是越沉越好;顏色也是一種參考,外皮顏色較深的葫蘆通常比顏色較淺的更厚一些;但重要的是對葫蘆的感覺。厚皮葫蘆的“感覺”及敲起來的聲音和薄皮葫蘆不同。不要選擇象紙一樣聲音或感覺的葫蘆。加工葫蘆之前,花點時間把它和已經(jīng)切開過的對比感覺一下。很快就會獲得對外皮厚度和密度的準確判斷。如果是準備保留完整的葫蘆做彩繪,那么對葫蘆的厚度要求不高,但應避免選擇那些特別薄的葫蘆。
3、挑選葫蘆時,一定要完好無損的。如果葫蘆加工時不是完全干透和完好的,那么潮氣會影響葫蘆的質量,甚至會使葫蘆腐爛變質。干透的葫蘆中,種子未必脫落作響,但是種子瓤塊應該在葫蘆里面是松散的狀態(tài)。通常,干燥過程中,種子瓤塊是粘付在葫蘆內壁上的,可以用手掌對應拍兩下葫蘆,種子瓤塊就會脫落下來。如果種子瓤塊沒有脫落下來,說明葫蘆沒有徹底干透,那就要繼續(xù)晾曬,直到葫蘆干透。
葫蘆內壁的處理:
用葫蘆做日用品或是所選擇的技法需要打開葫蘆,就要對葫蘆的內壁進行清理,這項工作看著簡單,其實有很大的學問。打開葫蘆后,需要清除種子和葫蘆瓤。葫蘆瓤子里的塵屑可以產(chǎn)生呼吸刺激,因此建議戴口罩,或在清理之前將葫蘆瓤打濕。
用清除工具在葫蘆里面四處刮擦,里面所有的東西都變松散,碎片小到可以從切口處取出。清理到什么程度取決于葫蘆的用途。種子可以保存下來,用于種植或作為葫蘆裝飾。種子儲存前需要干透。瓤可以用來造紙或積肥。一旦種子和瓤子清理出來,需要象外部處理一樣洗刷葫蘆,來使其平滑。葫蘆內壁也可以用砂紙打磨。葫蘆內壁上的凸起部位可以用鉗子扭掉。
如果不是用來把玩的葫蘆,而是作為裝飾居室用的葫蘆,在葫蘆加工之后,可以罩上一層夾克油、家具蠟和鞋油,看上去很自然。地板蠟作用很持久,可以擦得很亮。油,如亞麻油、核桃油和桐油,可以增強自然色澤并給葫蘆增加光澤度。
葫蘆打皮:
如果是手工打皮的葫蘆在堿水中攢一下,堿水中要放一些鹽,不管用哪種方法,都會有葫蘆漏氣,干燥后葫蘆變形的情況發(fā)生,這是正?,F(xiàn)象。晾曬葫蘆要找通風的地方,這里所說的通風不是用風抽干,而是陰干,不要暴曬,可吊掛在屋頂或是長繩上,也可以按順序排列擺放在屋頂或院內,不要接觸地面。還有一些葫蘆種植戶為了使葫蘆晾干后色澤好看,通常在打皮時用鹽酸等化學試劑氧化,雖然干后很漂亮,但在晾曬時不容易干,干后用手撫摸有沾手的感覺,由于鹽酸等腐蝕劑不會均勻地附著在葫蘆上,使干后的葫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由淺變深,葫蘆表皮變花,把一個原本不錯的葫蘆變成了一個垃圾葫蘆。還有一種制皮方法:將天然植物葫蘆刮去外皮,清洗干凈,在處理劑中浸泡上色,上繩晾干,采用本方法能使天然植物葫蘆的色澤明亮,成色金黃,能在其外表上繪制各種圖案,克服了傳統(tǒng)的葫蘆的外形單調的缺點。該工藝品保質期長,可不用任何著色,自然、古樸、典雅而又獨具特色。符合人們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時代觀念和開發(fā)綠色工藝品的要求。
具體步驟:
(1)將天然植物葫蘆刮去外皮,清洗干凈;(2)配制處理劑:用(重量份)清水25~50,然后依次將孩兒茶0.1~0.3、密蒙花0.1~0.3、木香0.03~0.07、蒿子0.04~0.08、黃酒0.4~0.6、碳酸氫鈉0.1~0.4、氯化鈉0.03~0.06、硫酸0.1~0.2、檸檬酸0.1~0.25、雙氧水0.3~0.7依次倒入水中,不停攪拌至所有制劑均配完,然后再充分攪拌10分鐘即可得處理劑;(3)浸泡上色:將刮皮清洗干凈的葫蘆放入上述處理劑中,浸泡5~10分鐘,并不停攪拌使之著色均勻,浸泡時間不超過10分鐘,然后取出擦干;(4)上繩晾干:將浸泡上色后的葫蘆晾干至完全干燥。干后就可以制作各種工藝葫蘆了。
葫蘆上色:
對于葫蘆,先用熱亞麻油,然后用家具蠟保護并上光。繪畫、染色和著色完畢后,清漆和聚亞胺脂可以提供一層持久、光亮的保護層。
不過,準備在上色后的表面使用這些材料時,務必清楚,盡管是清漆,實際上,也是有一些褐色的痕跡在里面的。如果想用真正透明的涂層,可以使用丙烯產(chǎn)品。對于要處于日曬雨淋環(huán)境的葫蘆,推薦使用船用清漆,防水性和耐風化性。如果是需要把玩的葫蘆,千萬不要這樣做。
內壁工藝取決于葫蘆的用途。上漆、著色、染色和植絨都是可選的裝飾工藝。噴漆因為簡單方便常用。植絨使珠寶盒具有天鵝絨的質感。石蠟或蜂蠟可以用于葫蘆的防水。
要讓蠟深入葫蘆內表皮,加工時葫蘆需要是溫熱的。將蠟在雙耳鍋中加熱融化,注意不要過熱,因為蠟是易燃物。當融化蠟的時候,將你的葫蘆放到保溫爐上(70-80攝氏度),并加留意,因為葫蘆也是易燃的。
蠟融化后,摸一下你的葫蘆,如果它摸起來是熱的或有些燙,說明可以上蠟了。戴上手套免得意外。仔細的將蠟澆到葫蘆里并旋轉葫蘆,以使得蠟覆蓋整個內表面。將多余的蠟倒出來。融化了的蠟也可以用熱的刷子進行涂抹。讓葫蘆自然冷卻,蠟就上好了。
如果你準備用葫蘆盛放食物,用菜籽油或色拉油在內壁上刷幾層亮油,每刷一層后等幾分鐘讓它被葫蘆吸收,然后將多余的油擦干凈,讓它自然風干。平日里隔一段時間就再上一次油可以延長葫蘆的使用壽命。
顏色可以通過繪畫、水墨、著色或浸染等方式上到葫蘆內外表面。墨水和鋼筆簡單易用。著色和浸染不會蓋住葫蘆天然的斑點和花紋。皮革顏料因其透明性和透徹的光澤是的浸染用料。但是皮革浸染的葫蘆需要用封底漆,并不能放在太陽底下,以免顏料滲出和褪色。丙烯和油畫顏料提供了無限的色彩選擇,在繪畫之前不需要對葫蘆上底漆。
葫蘆的繪畫與裝飾:
蘆可以切割出各種形狀。可以加上金屬或織紋感的末道漆。雕刻技法可以使葫蘆成品富于紋理、更加漂亮。設計圖案可以用烙畫筆或迷你噴槍繪制上去。編織、纏裹、圍邊和編網(wǎng)手法可以用來加工葫蘆邊緣或創(chuàng)造出特別的效果。膠粘材料,如粘貼畫也可以被使用。葫蘆可以拼裝在一起做出不同外形。塑?;蚣垵{黏土可以造型并貼到葫蘆表面作為裝飾。很多自然的物體,如羽毛、玻璃、寶石、種子、貝殼等,都可以用來裝飾葫蘆。
對于沒有一定功底的葫蘆愛好者來說,拓稿是他們進行葫蘆創(chuàng)作底稿的辦法,可把選好的圖案打印在紙上,用膠水把復寫紙粘在圖案后面,用膠帶把制好的拓稿粘在需要創(chuàng)作的葫蘆上,用筆把圖案描一遍,選好的圖案就會很輕松的復制到葫蘆上了。把稿子拓到葫蘆上,用陳舊的復寫紙。新的復寫紙不但污染葫蘆,而且留下沉色的印痕,葫蘆創(chuàng)作時是比較難擦掉的,會影響畫面效果。新的復寫紙可用軟紙將其表層的顏色輕輕擦去,然后放在陽光下經(jīng)過曝曬再用。另一種方法是:用速寫鉛筆在白報紙上均勻地涂上鉛粉,用它來代替復寫紙比較理想。用炭鉛筆和棕色炭精棒涂比較快,涂好以后用軟紙和軟布輕輕擦一遍,炭粉既牢固又均勻。也可以在稿子背后直接涂上炭筆粉,但不要涂得過深,以免弄贓葫蘆。用這種復寫紙印出的痕跡,在烙完畫以后很容易用橡皮擦去。把畫稿與葫蘆對好,用膠帶粘好防止移動。用硬鉛筆沿著畫稿的輪廓和結構拓印。不需要很細致的描繪,只表示出線的位置,注意不要有漏拓的地方。
臨摹是學習傳統(tǒng)葫蘆制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于古今較好的作品,通過分析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其用筆設色及構圖的各種技法,而不是表面地模仿其面貌。臨摹可以避免走彎路。將臨摹時吸收的技法,運用到寫生創(chuàng)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