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guī)律。而對于身患絕癥或瀕臨死亡的病人,如何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死亡和生命的存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減輕痛苦,安度余生,這是醫(yī)學界乃至全社會面臨的新課題。于本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醫(yī)療服務─臨終關愛,成為保護生命的重大舉措。
安寧療護與安樂死的區(qū)別
“安樂死”(euthanasia)一詞源于希臘文,意思是“幸?!钡乃劳?。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安樂死指對處于生命終末期無法救治的患者停止或使用,讓其死亡結果自然發(fā)生或者無痛苦地死去。根據一般的安樂死分類方法,可分為積極安樂死和消極安樂死,還可以分為自愿安樂死、非自愿安樂死和無法知悉本人意愿的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是指采用積極的措施去結束垂?;颊邚浟粼谕纯嘀械纳?,具體做法是給患者注射毒劑或服用毒性藥品等。平時人們所說的安樂死是指積極安樂死。積極安樂死是用人道的方式,使患有不治之癥的患者在無痛苦的狀態(tài)中結束生命。
安樂死與安寧療護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比如目的都是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后果都是造成患者死亡,但二者之間還是有許多區(qū)別。
心理支持
一個人在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時,恐懼、驚慌、悲傷等情緒都有可能產生。安寧療護工作人員通過患者的表情、言語、姿勢、行為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懂得患者的苦悶和恐懼,同時,通過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意愿,幫助其緩解情感上的不安,適應臨終這個突發(fā)事件。
精神撫慰
終末期患者常常會思考“為什么是我得了這種病”“我的生命有什么生命意義”“我還有一些心愿沒有完成”等問題,此時,他們在精神上常常想找到一些信念和寄托,有些患者會表示自己時日不多,希望與親人告別,期望在臨終前了卻恩怨、得到寬恕與安慰,期待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里,有親人陪伴、關懷的情況下安然離世。安寧療護工作者通過傾聽、同理、冥想等精神撫慰方法緩解患者精神困擾,包括幫助患者在生命末期尋求生命的意義、自我實現(xiàn)、給予愛與寬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