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酒的成分主要有黃酒、糖分、糊精、有機酸類、氨基酸、酯類、醛類、雜醇油及浸出物等。其酒精濃度低,含量在15%以下,而酯類含量高,富含氨基酸,所以香味濃郁,味道醇厚,在烹制菜肴中使用廣泛料酒的調味作用主要為去腥、增香。
料酒是用糯米經浸泡、蒸煮、發(fā)酵而釀成的。酒精濃度為15度左右,酒味醇和,并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維生素。烹調中加點黃酒,魚、蝦、蟹中引起腥味的胺類物質就溶于黃酒的酒精中,在加熱時隨酒精一起揮發(fā)掉,達到去腥的目的。另外,牛、羊、豬、雞、鴨等也帶有不同程度的膻腥氣,烹調時加點黃酒,同樣也可以除去膻腥氣。
市場上有料酒,也有黃酒,而好多人把黃酒叫做料酒,也把黃酒當料酒來使用,但二者并不同。料酒與黃酒的區(qū)別為,黃酒是一種飲料酒,而料酒是在黃酒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品種,它是用30%~50%的黃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香料和調味料做成的。
料酒的加入是有技巧的,并不是簡單隨便的直接倒入鍋中就好;首先我們知道料酒去腥是利用酒精溶解腥味物質再揮發(fā)的原理,而酒精對“熱”又非常的敏感,溫度越高其揮發(fā)的越充分,所以我們在炒菜時是在鍋內溫度或者更高的時候再加入,這樣更有利于發(fā)揮料酒的作用。
并且在烹入料酒的時候,要避免直接淋在食材上,防止翻炒時間太短而造成部分食材酒味過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像加醋那樣沿著鍋邊淋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