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發(fā)展過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蕞早藝術品嘗形式。
2.點茶,斗茶: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愛典雅精致的點茶藝術。由于宋代飲茶之風熾熱,所以還風行評比調(diào)茶技術和茶質(zhì)優(yōu)劣的“斗茶”,亦稱“茗戰(zhàn)”。中國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隨著貢茶的興起應運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開始普遍使用茶葉或茶末煎煮飲茶,不加或少加調(diào)料。這種簡便、純粹的“清飲”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來的沸水沖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我國的茶葉主要是根據(jù)制作工藝和發(fā)酵程度來劃分為六大茶,分別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又叫烏龍茶),紅茶和黑茶(普洱茶屬于黑茶系列,不過現(xiàn)在很多人會單獨把普洱茶分為一類);以上六大類是按照發(fā)酵程度來劃分的六大類茶,而我們平時知道的西湖龍井,鐵觀音,正山小種這些是名稱,好比六大類茶是家長,他們是孩子們。
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征求意見,選用合來客口味和上好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達到調(diào)節(jié)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在別人家做客時,主人奉上蓋碗茶,客人要細細慢飲,若喝完一碗還想再喝,就不要喝完,在碗底留一點水,主人便會意會添茶;反之,客人將茶水飲盡,主人便不再盛情續(xù)水。
若是在茶館,將茶蓋放在桌面上,說明茶喝完了,茶博士便會來斟茶;若臨時離開茶桌,便將蓋碗放在竹凳上,跑堂的會把你的茶碗包括小吃代為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