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線電視系統(tǒng)必須支持便攜接收應用。
便攜接收應是無線廣播基本的接收形式之一,可滿足人們隨時、隨地、無縫接收的理念。這要求在現有條件下,數字電視的接收應能夠和移動通信手機、PDA、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等便攜終端兼容,這對系統(tǒng)的低功耗接收和復雜度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5)系統(tǒng)應方便頻譜分配并支持同頻廣播。
有線數字電視系統(tǒng)應具備良好的抗同頻和鄰頻干擾性能,允許使用模擬電視“禁用”的頻道,允許使用多頻廣播和同頻廣播組網等形式擴大覆蓋和填補“陰影”區(qū)域。
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以下簡稱“國標”)的研發(fā)凝聚著我國數字電視領域研發(fā)人員的心血,也離不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從1999年正式啟動,在經歷了各個研發(fā)單位獨立進行技術研究和系統(tǒng)開發(fā)的“競爭”階段后,2004年開始進入從各個技術方案分散研發(fā)走向集中“融合”的階段。終在2006年8月18日,經過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頒布了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國家強制性技術標準GB 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tǒng)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國標能夠同時支持高清晰度電視、標準清晰度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等多種業(yè)務,滿足大范圍固定覆蓋和移動接收需要。負責標準起草工作的數字電視特別工作組建議其英文名稱為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縮寫為DTMB。
一般在建網的初期,實際傳輸的頻道比系統(tǒng)頻道容量要少得多,因而有更多的余地來選擇安排有線電視的頻道,在選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為了避免出現重影和同頻干擾,應避開當地強信號電視臺的頻道和調頻廣播的頻段。
(2)應避開當地無線電通信的干擾。如無線尋呼系統(tǒng)、集群電話系統(tǒng)等,這些系統(tǒng)的頻率正好落在Z-1、Z-2或DS-6頻道內。
(3)因為交調干擾、復合三次差拍比失真在高頻端比較嚴重,故應優(yōu)先考慮使用頻率較低的頻道。同時,考慮到雙向傳輸功能及今后的增值業(yè)務,在選擇頻道時,應避開DS-1~DS-5及Z-1、Z-2等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