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崇尚自然,力求清雅素靜,富于野趣。在園林理水方面重視對天然水態(tài)的藝術再現。對于人工造成動態(tài)水的噴泉應用較少?!稘h書·典職》記載:在漢上林苑中有“激上河水,銅龍吐水,銅仙人銜杯受水下注”的設施?!顿Z氏談錄》記載:“唐代華清宮御湯池中“有雙白石蓮,泉眼自甕口中涌出,噴注白蓮之上”?!堵尻柮麍@記》記述董氏西園中有水自花間涌出。有的水景保存至今,如建于南宋淳佑年間(1241-1252)杭州黃龍洞的黃龍吐水。 18世紀,西方式的噴泉傳入中國。1747年清乾隆皇帝在圓明園西洋樓建“諧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噴泉。“大水法”的中央水池中有十只銅狗,口中齊射急流,直指銅鹿,稱為“獵狗逐鹿”。
現代技術的應用,產生了各種自控噴泉。日本的“會跳舞的噴泉”、美國的“華爾茲舞噴泉”,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水花能隨著音樂的旋律翩翩起舞。法國巴黎的德方斯廣場上,有的“阿加姆”音樂噴泉,建于1980年,66個噴頭呈“S”形布置,噴出1-15米高的水柱,能表演格什溫的《藍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佩潘和阿樂納德合作的《水上芭蕾舞曲》等十多個精彩節(jié)目。隨著音樂的變化,水柱有時輕歌曼舞,有時又挺拔高聳,在絢麗多彩的水柱間還配有鮮艷奪目的火花。火花是由特制的火花噴射管噴出的,與水花交織在一起,景觀奇妙。日本的水力噴射動物園,在一個直徑10米水池內,安裝著6036個旋轉的噴頭。它們能噴射出老虎和獅子搏斗、老鷹和羚羊廝殺等奇妙的場面。這些噴泉多是利用電腦控制水、光、音、色,使噴泉藝術進入嶄新的時代。
音樂表演噴泉是在程序控制噴泉的基礎上加入了音樂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通過對音頻及MIDI信號的識別,進行譯碼和編碼,終將信號輸出到控制系統(tǒng),使噴泉的造型及燈光的變化與音樂保持同步。
噴泉原是一種自然景觀,是承壓水的地面露頭。園林中的噴泉,一般是為了造景的需要,人工建造的具有裝飾性的噴水裝置。噴泉可以濕潤周圍空氣,減少塵埃,降低氣溫。噴泉的細小水珠同空氣分子撞擊,能產生大量的負氧離子。因此,噴泉有益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增進居民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