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單位存在的問題:
1、滅火管井、強弱電井、排煙道墻洞、跨消防部門的斜拉橋等未完成封堵。
2、未安裝防火門。包括防火門體、閉門器、定序器、標志(身份證和常閉防火門;保持標志關閉)、開啟方向、過大間隙、防火門周圍漆。 ..
3、氣軸未抹灰。出風口預留尺寸不正確(會導致氣流不足和正壓)。
消防管道是指用于消防方面,連接消防設備、器材,輸送消防滅火用水,氣體或者其他介質(zhì)的管道材料。由于消防管道常處于靜止狀態(tài),也因此對管道要求較為嚴格,管道需要耐壓力,耐腐蝕,耐高溫性能好。
消防管道安裝規(guī)范
1、消防管道螺紋連接管道變徑時,絲扣連接應采用異徑管零件,避免采用補芯。如需補芯時,彎頭上下不得使用,三通零件上只允許用一個,四通零件上不超過兩個。螺紋連接的密封填料應均勻附在管道的螺紋部分。擰緊螺紋時,不得將密封的材料擠入管內(nèi),連接后應將外部清理干凈。
2、消防管道焊接連接焊接時,異徑管道的管徑二者相差不應大于50mm,如大于50mm時,應采用大小頭焊接,表面不允許有裂縫、氣孔、夾渣、溶合性飛濺、咬邊、凹陷、接頭坡口錯位等。
3、套管
(1)管道穿墻,過樓板應加套管、管道焊縫不應置于套管內(nèi),穿墻套管長度不得小于墻的厚度。
(2)穿樓板套管應高出樓板或地面50mm。
4、管路加固管道固定采用管道吊架和防晃支架,也需要滿足以下要求:
(1)在管徑為50mm或50mm以上的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上于少應設置一個防晃支架,管道過長或改變方向時必須增設防晃支架。
(2)相鄰兩噴頭間的管段上至少應設一個吊架。當噴頭間距小于1.8m時,可隔段設置。
(3)吊架、防晃支架宜直接固定于建筑物上,安裝位置應符合規(guī)范要求。
5、消防管道安裝
(1)報警閥以后的管路上不應有其他用水設施,并應采用鍍鋅鋼管或鍍鋅無縫鋼管。
(2)自動噴水滅火的管道應設有坡度,并坡向排水管或輔助排水管。濕式系統(tǒng)干管的坡度不應小于0.002°,配水管、配水支管的坡度不小于0.005°。
(3)所有配水管或配水支管的直徑不應小于25mm。
6、減壓孔板和節(jié)流裝置
(1)應設在直徑為50mm或50mm以上的水平管段上。
(2)孔板應安裝在水流轉(zhuǎn)彎下游一側自管段上,與彎管的距離不能小于設置管段直徑的兩倍。
(3)節(jié)流管的長度不宜小于1.0m。
7、管道色標消防配水干管、配水管道應涂以紅色或紅色環(huán)圈標記,以區(qū)分其他管道。
1、防火閥應單獨吊裝。從防火墻至防火閥的風道應采用厚度為1.5mm以上的鋼板制作。
2、送風、排風口的安裝,須在風口外配δ=2.0mm鋼制法蘭短管,并將法蘭固定在風管上,然后將送風口外框固定在短管上,后將百葉風口和防火閥連接。
3、通風排煙管道材質(zhì)和制作要求。排煙系統(tǒng)風管板厚若無要求,可按高壓系統(tǒng)風管板厚選擇。世紀星介紹非金屬復合風管板材的覆面材料必須為不然材料,具有保溫性能的風管內(nèi)部絕熱材料應不低于難燃B1級。風管制作所采用的連接件均為不燃或難燃B1級材料。
防排煙系統(tǒng)風管的耐火應符合設計規(guī)定,風管的本體、框架、連接固定材料與密封墊料,閥部件、保溫材料以及柔性短管、消聲器的制作材料,必須為不燃材料。
1、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的配管、布線,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
2、火災探測器分成感溫、感煙或感光探測器、氣體探測器和復合探測器五種基本類型。探測器安裝距墻壁、粱邊的水平距離≥0.5m。探測器周圍不應有遮擋物。探測器至送風口的水平距離≥1.5m。感溫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0m,感煙探測器的安裝間距不應超過15m。探測器宜水平安裝,當傾斜安裝時,傾斜角≤45℃。
3、手動火災報警按鈕安裝在墻上距地面(樓)高度1.5m處。應安裝牢固,并不得傾斜。按鈕的外接導線,應留有10cm以上的余量。
4、火災報警控制器在墻上安裝是,其底邊距地(樓)面高度≥1.5m處。落地安裝時,底邊高出地坪0.1~0.2m??刂破鞯闹麟娫磻苯优c消防電源連接,控制器的接地應牢固。
5、消防控制設備在安裝前,應進行功能檢查,消防控制設備外接導線的端部,應有明顯標志。
6、系統(tǒng)的工作接地線應采用銅芯絕緣導線或電纜金屬管,工作接地線與保護接地線必須分開,保護接地導體不得利用金屬軟管。
7、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調(diào)試前,先對探測器、區(qū)域報警控制器、集中報警控制器、火災報警裝置和消防控制設備等逐個進行單機通電檢查,正常后方可進行系統(tǒng)調(diào)試?;馂淖詣訄缶到y(tǒng)通電后,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報警控制器進行各項控制功能和聯(lián)動功能檢查?;馂淖詣訄缶到y(tǒng)在繼續(xù)運行120h無故障后,填寫調(diào)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