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周禮是慶賀幼兒周歲生日的主要禮儀,這種禮儀在我國北齊(550-577年)時期就已存在,稱作“試兒”。到了宋朝時期(960-1279)更加盛行,稱作“拈周試睟”,后來在民間稱作“抓周”。嬰兒一周歲時,親朋一般饋贈禮物。富裕人家設(shè)“周歲宴”,席間陳設(shè)書畫、硯筆、刀劍、算盤、秤尺等器具讓小孩揀取,視其喜愛,預(yù)卜日后。
按照蒙古族傳統(tǒng)習(xí)俗,嬰兒未滿周歲前不剃胎發(fā),待到滿一歲時,設(shè)酒宴過生日那天才給孩子剃胎發(fā),同時還進行“抓周”儀式,謂之“嬰兒周歲宴”。設(shè)酒宴慶賀周歲時,除請父母雙方的至親參加外,還要請左鄰右舍的鄰居參加慶?;顒?。
剃完胎發(fā)后,接著進行“抓周”儀式。其做法是,用盤盛弓矢、鼻煙壺、筆墨、剪刀、珠寶、玩具、奶食、針線等物,置于小孩前,讓他抓取,看他(她)抓些什么,以卜其一生性情和志趣。如果男孩先抓取弓箭,大家評論說:“這孩子長大后要挎著弓箭從軍參戰(zhàn),成為一名戰(zhàn)斗英雄”。
長尾巴: 中國古典的民間俚俗用法,用來稱呼小孩子或尚未結(jié)婚年輕人的生日。 北方和南方都有這樣的說法,通常是指長輩對晚輩說過生日。 16歲成年,是重要的生日,以后父母就會說每一年長一次尾巴。 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從前醫(yī)藥不發(fā)達,嬰幼兒夭折率高,民間傳說把小孩名字取得越難聽,越能長命百歲。 二是為長輩做生日是很正式的事情,小孩子過生日就不必那么講究排場啦。 所以家中長輩叫過生日或做壽,至于小狗子們就叫做長尾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