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酒
占產量的30%,酒度70度以上,己酸乙酯在2.8g/L左右,由于是前餾份酒,乙酸乙酯略偏高,乳酸乙酯偏低,口感是香正、味濃。并且有香、甜、爽、凈的特點。
二級酒
占產量的60%,酒精度60度以上,己酸乙酯在1.5g/L左右,總酸及乳酸乙酯偏高,口感醇厚,味凈、微澀感。作為帶酒或新型白酒的勾調。
穩(wěn)花酒
在摘二級酒的同時,可摘部分穩(wěn)花酒,酒度在45度左右,酸度、乳酸乙酯偏高,高沸點成分豐富,口感醇厚,味較凈。貯存一年后,作為調味酒備用,主要是調酒的后味,這檔酒并不是每班次都摘,根據勾調需要,隨時安排。
酒尾
選用雙輪底酒醅蒸出來的酒尾作為調味酒用,酒度18度左右,貯存一年后備用,而一般的用于新型白酒的勾調或回蒸,酒尾中含有較多的高沸點香味物質,如有機酸及酯類含量較高,雜醇油和高級脂肪酸含量高,可提高基礎酒的后味,使酒質回味長而且濃厚。
醬香型白酒原料為“沙”,沙是仁懷地區(qū)土話,指的是紅纓子糯高粱。在每年大生產周期中,分兩次投料:次投料稱下沙,第二次投料稱糙沙,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fā)酵,每次發(fā)酵一個月左右,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左右。由于原料需要經過反復發(fā)酵,所以原料粉碎得比較粗,要求整粒與碎粒之比,下沙為80%比20%,糙沙為70%比30%,下沙和糙沙的投料量分別占投料總量的50%。為了保證酒質的純凈,醬香型白酒在生產過程中基本上不加輔料,其疏松作用主要靠高梁原料粉碎的粗細來調節(jié)。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 26760-2011)由國家標準委正式發(fā),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行業(yè)推薦性標準。這是我國醬香型白酒首份國家標準。 醬香型白酒國家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醬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fā)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需以高粱、小麥、水等為原料,經傳統(tǒng)固態(tài)法發(fā)酵制成,并對檢驗規(guī)則、標志、包裝、運輸和儲存等均有詳細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