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外期權突然火了,到底什么是期權?估計很多人都有點懵。實際上,期權的概念,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較典型的就是保險了,以車險為例。購買了為期一年的車險,假如這一年間發(fā)生了意外,則保險公司需要按保險合同約定賠付投保人損失;假如這一年間安然無恙,則保險公司將獲得所有保費收入。這個保費就可以理解為期權費用,我們購買這個期權的成本。另外,在新能源車火爆的時候,先繳押金后提車,這個也是期權的概念。
期權,它指的是一種合約,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權利金后,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對于期權的購買方來說,本質上就是花錢購買一個權利,到期可選擇執(zhí)行或者不執(zhí)行。
按照合約是否標準化,可以分為場內期權和場外期權。
場內期權,它是標準化的合約,比如上證50ETF期、中證1000期權等,其行權方式、到期日、保證金比例、行權價格等等,都有具體的規(guī)定。
而場外期權,是相對于交易所場內期權而言的,它是非標準化的合約。比如說,經常有孩子會跟家長討價還價,如果自己完成多少作業(yè),要求家長買什么玩具。如果答應了這個要求,事實上就是簽訂了一個口頭的非標準化期權合約。其中,孩子作為期權的買方,父母作為期權的賣方。
場外期權合約形式非標準化,墜大的特點是可以個性化設計,即針對個體的特殊需求來量身打造期權產品。
就場外個股期權來說,合約是由交易雙方協商約定相應的條款,包括標的、價格、到期日、期權費等等。
舉例來說,我們覺得某只個股3個月后的價格會大漲,于是交給券商期權定金,比如說是交易金額的10%?,F在的價格是100元,你先交了10元保證金。3個月后,股票升值到了150元,他就必須以100元的價格賣給你,等于你用110元的價格買了價值150元的股票,每股賺了40元,成本是10元,而收益卻是40元,收益率高達400%。
如果3個月以后,價格降低至50元了,那你就不必買這東西了。也就是說,到了期權執(zhí)行的日期,你有買這東西的權利,然而沒有買這東西的義務。
剛剛,我們舉的例子是看漲期權,也就是購買的權利。除此之外,還有看跌期權,指的是就是期權的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按執(zhí)行價格賣出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權利。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假設看跌股票,就可以買入看跌期權,進行保值。比如說,我們認為持有的這只個股3個月后的價格可能會下跌,但是又不想賣出股票,于是交給券商期權定金,比如說還是交易金額的10%?,F在的價格是100元,你先交了10元保證金。3個月后,股票跌到了50元,他就必須以100元的價格購買這只股票。通過買入看跌期權的策略,我們的損失僅僅只是10元的保證金。而如果沒有采取這樣的策略,損失將是50元。
從例子可以看出期權的優(yōu)勢,虧損有限,盈利在理論上空間較大,并且還能進行套期保值。尤其是個股期權,墜大虧損只有權利金(期權費),而盈利則是看股票上漲多少,如果短期內翻倍大漲,那么這筆期權的收益率可能高達幾十倍。
場外期權需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1.近一年末凈資產不低于5000萬
2.具有3年以上金融相關投資經驗
3.近一年末金融資本不低于2000萬
條件太高,沒關系,咱們不限區(qū)域,協助開通兩融和非兩融開通場外期權交易(JLSWFW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