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高大喬木狀禾草類植物。記載有七十余屬,一千多種,但其中許多是同物異名。竹為高大、生長迅速的禾草類植物,莖為木質(zhì)。分布于熱帶、亞熱帶至暖溫帶地區(qū)。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集中,種類也多。竹子的地上莖木質(zhì)而中空(我們稱為竹桿),它是從竹的地下莖(根狀莖)成簇狀生出來的。
竹的地下莖(俗稱竹鞭)是橫著生長的,中間稍空,也有節(jié)并且多而密,在節(jié)上長著許多須根和芽。一些芽發(fā)育成為竹筍鉆出地面長成竹子,另一些芽并不長出地面,而是橫著生長,發(fā)育成新的地下莖。因此,竹子都是成片成林的生長。嫩的地下莖和竹筍可以食用。
秋冬時,竹芽還沒有長出地面,這時挖出來就叫冬筍。春天,竹筍長出地面就叫春筍。冬筍和春筍都是中國菜品里常見的食物。春天時,竹芽在干燥的土壤中等待春雨,如果下過一場透雨,春筍就會以很快的速度長出地面。
竹子花是像稻穗一樣的花朵,不同種類的竹子的花顏色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白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但由于是風媒花,都不會太鮮艷的。每朵花,都有3枝雄蕊和一枝隱藏在花朵內(nèi)的雌蕊,當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形成種子,經(jīng)繁殖,就能長出新的竹子。開花后竹子的竹干和竹葉則都會枯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