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感染的幼蟲,逐漸蠕動到距地表二至三厘米的地方,頭上尾下而死。這就是“冬蟲”。幼蟲雖死,體內的卻日漸生長,直至充滿整個蟲體。來年春末夏初,蟲子的頭部長出一根紫紅色的小草, 高約二至五厘米,頂端有菠蘿狀的囊殼, 這就是“夏草”。蟲草這時發(fā)育得飽滿,體內有效成份,是采集的季節(jié)。云南省迪慶、怒江州是我國蟲草的主要產地之一。
關于蟲草的生長,一般人對其感到神秘莫測,前人曾有詩云:“冬蟲夏草名符實,變化生成一氣通。一物竟能兼動植,世間物理信難窮?!逼鋵?,蟲草是一種昆蟲與的結合體。蟲是蟲草編幅蛾的幼蟲,菌是蟲草,每當盛夏,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冰雪消融,體小身花的編幅蛾便將千千萬萬個蟲卵留在花葉上。繼而蛾卵變成小蟲,鉆進潮濕疏松的土壤里,吸收植物根莖的營養(yǎng),逐漸將身體養(yǎng)得潔白肥胖。這時,球形的子囊孢子遇到蟲草蝙幅蛾幼蟲,便鉆進蟲體內部,吸引其營養(yǎng),萌發(fā)菌絲。
子囊殼:在子座頂部,黑褐色,殼口突出,具稍尖的不育頂部,基部幼時具絨毛,成熟后絨毛脫落;子囊圓柱狀,無色,具線狀開口,內含2個子囊孢子,大小為(175-)190-305(-312)微米×(7.5-)7.8-9.5(-10)微米。孢子:子囊孢子線狀,無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平均長L=204微米,平均寬W=5.46微米,長寬比Q=37.3(n=30/1)。
子實體:子座一年生,棍棒狀,新鮮時革質,無特殊氣味,基部淺黃色,中部黃褐色,頂部黑褐色,內部白色,干后木栓質,外部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至略粗糙,內部白色,長可達6厘米,直徑可達2毫米。子座:子座菌絲無色,厚壁,頻繁分隔,偶爾分枝,規(guī)則排列,直徑通常為3-6微米,有時膨脹可達12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