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的優(yōu)點:
工具簡單,操作簡便,可以隨身攜帶;痛楚較小,易為患者所接受;在某些場合較灸效為快;針治時間可以隨需要而延長和留針埋針;針后不遺瘢痕。
滾章,就是像齒輪一樣可以轉(zhuǎn)動的暗章。一般是特比環(huán)、大獎賽的鴿子才會蓋“滾章”的。從未上路訓放前,驗鴿時就要加蓋滾章,并印記各一半,一份連接的紙印記,存放主辦單位。如該鴿比賽入圍獲獎,將取出備案紙印記,連接對比,進行驗證獲獎鴿。
“滾章”較復雜,要一式兩份,防偽價值高,又可避免鴿子換羽(如蓋單章),還有其它羽條上留有印記的!
于長度短、直徑粗的輥子,可將字沿圓周方向縱向排列,“要刻章的內(nèi)容”設計成正好排滿一圈,這樣印在紙箱盒上怎么讀都不會對印面有影響。注意印時看好字體方向。對于長度長、直徑細的輥子,可將字沿長度方向排列,一般可排兩列。印時注意字體方向,一般讓輥子垂直貼在紙箱盒。
滾印出現(xiàn)在兩河流域南部,之后通過傳播與發(fā)展,兩河流域的周邊地區(qū)比如埃及、敘利亞等,以及隨著海貿(mào)發(fā)展,滾印的印章方式甚至傳播到印度河流域地區(qū),先藏在大英博物館里就有古埃及文明、古敘利亞、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谷文明滾印。
后來蘇美爾人又發(fā)明了更加完備的楔形文字,公元前1000年之后,字母文字開始使用并普及。人們選擇了在羊皮卷或莎草紙上書寫文字,這樣就能夠卷起來用繩子固定,蓋上平印。雖然滾筒印章的書寫方式后來逐漸被平印取代,但不得不說滾筒印章對古埃及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印度河谷文明的起源有著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