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酸點 在試金石上分別磨出被鑒定首飾和對牌的金道,用玻璃棒點試硝酸在金道上,因金元素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與酸反應,故顏色不變。若非金或非純金,金道則消失或起變化。變化規(guī)律是“三快、三慢”,即成色低的消失快,成色高的消失慢;混金消失快,清金消失慢;大混金消失快,小混金消失慢。視其金道消失情況,比較對牌就可確定黃金首飾成色。
看色澤 根據黃金的不同光澤和顏色即可大體區(qū)分純金、K金、真金、假金。即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成色在70%左右;黃色略帶灰色成色在50%左右。故有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灰對半金”。若對久藏初出的首飾來說,則有“銅變綠,銀變黑,金子永遠不變色”的說法。
容易與黃金首飾相混淆的首飾種類較多,有的是鍍金首飾,有的是包金首飾,有的是銅質首飾,還有的是銅合金首飾。銅質首飾 色為黃中帶紅,發(fā)假,光澤較暗,質地較軟,重量輕飄。銅合金首飾(銅錫合金),顏色發(fā)白,質硬質輕,久戴掉色,會使皮膚發(fā)黑。
黃金首飾上的印簽,有用“金字”,也有用“Kg”英文字母表示質地。標明含金量時,用“99”字或“24K”字樣的表明是純金首飾,K金首飾依含金量不同,標明著相應的K數(shù),如標著“18K”的K金首飾,其含金量為75%。此外,首飾上還有標志著不同生產廠家的產地印簽。真的黃金首飾,印簽標準、完整、清晰,是重要的判別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