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不同的需求差異,集程度的操控及多功能于每個工作單元。實現(xiàn)流水作業(yè)方式的系統(tǒng)集成應用, 主要包括:汽車渦輪壓器總成裝配線、汽車空調器裝配線及鉚接專機、汽車燃油泵裝配線、汽車儀表盤總成裝配線、汽車氣囊及帶、汽車離合器裝配線、汽車方向盤裝配線、汽車制動器裝配線、汽車座椅裝配線、汽車變速箱總成裝配線、汽車車橋總成裝配線、汽車音響裝配線、汽車輪胎輸送搬運設備、各種汽車及部件裝配、輸送設備等
觀察流水線上哪一站是瓶頸站:
(1)永遠忙個不停的站;
(2)老是將板子往后拉的站;
(3)從該站開始, 原本一片接著一片的板子, 中間出現(xiàn)了間隔。
上面三點是目視就可察覺的, 再來就是用秒表量, 作業(yè)時間是所有站中長的。
瓶頸站的作業(yè)時間就變成了整條流水線實際產出的cycle時間, 而日產量公式如下:
日產量 = 實整日的上班時間/際cycle時間
故現(xiàn)場干部只要減少其作業(yè)時間, 就可明顯提升產量, 如將零件拿一些給別站做、使用治工具以節(jié)省動作、改善作業(yè)域的配置等等。但在解決瓶頸站后, 可能會出現(xiàn)新的瓶頸站, 所以又要對此新的瓶頸站進行改善, 因此持續(xù)盯著瓶頸站改善, 整條流水線的效率就會日日提升。
與自動化機械加工生產線不同的是,自動化機械加工生產線的加工對象是單個的機械零件,而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主要從事產品制造后期的各種裝配、檢測、標示、包裝等工序,操作的對象包括多個各種各樣的零件、部件,后完成的是成品或半成品,主要應用于產品設計成熟、市場需求量巨大、需要多種裝配工序、長期生產的產品制造場合。其優(yōu)越性為產品性能及質量穩(wěn)定、所需人工少、效率高、單價產品的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占用場地少等。
適合自動化裝配生產線進行生產的產品通常為: 軸承、齒輪變速器、、計算機硬盤、計算機光盤驅動器、電氣開關、繼電器、燈泡、鎖具、筆、印刷線路板、小型電機、微型泵、食品包裝等。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的結構原理與自動化機械加工生產線、手工裝配流水線是非常相似的,只不過在手工裝配流水線上的操作者是工人,自動化機械加工生產線上的操作者是各種工作站或自動機床,而在自動化裝配生產線上則由各種自動化裝配專機來完成各種裝配工藝。其結構原理如下圖所示。 典型的自動化裝配生產線結構原理示意圖 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在結構上主要包括: 輸送系統(tǒng) ;各種分料、擋停及換向機構;各種自動上下料裝置;各種自動化裝配專機;傳感器與控制系統(tǒng) 除此之外,經常還可能有部分人工操作的工序,用于代替技術上極難實現(xiàn)自動化或在成本上并不經濟的裝配工序,組成同時包括機器自動操作與人工操作的混合型自動化裝配生產線。
傳感器與控制系統(tǒng)
每臺專機完成各自的裝配操作循環(huán),必須具有相應的傳感器與控制系統(tǒng),除此之外,為了使各臺專機的裝配循環(huán)組成一個協(xié)調的系統(tǒng),在輸送線上還必須設置各種對工件位置進行檢測確認的傳感器。例如工件確實存在而且控制系統(tǒng)需要放行工件時分料機構才開始動作、工件暫存位置確實有工件而且控制系統(tǒng)需要機械手抓取工件進行上料時機械手才開始取料,等等。 通常采用順序控制系統(tǒng)協(xié)調控制各專機的工序操作,前一臺專機的工序完成后才進行下一專機的工序操作,當前一臺專機尚未完成工藝操作時相鄰的下一臺專機就必須處于等待狀態(tài),直到工件經過后一臺專機后完成生產線上全部的工藝操作,這與手工裝配流水線的過程非常相似。 自動化裝配生產線典型的結構形式就是直線形式,這樣輸送系統(tǒng)簡單,制造也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