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人突發(fā)急病,如果你會一些必要的急救技能,就可以發(fā)揮大作用,甚至救人一命。以下三個急救技術(shù)應(yīng)該人人都會,以備不時之需。
1、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通常采取口對口的方法,用你呼出的氣體吹入傷病者的肺部,以保證維持其生命的氧氣供應(yīng)。實施人工呼吸時,一只手按壓在傷病者前額,使其頭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其下頜處,上提下頜,保持其氣道暢通。接著,急救者用壓住前額的那只手捏緊患者雙側(cè)鼻孔。然后,用口唇包緊傷病者的口唇,在保持氣道暢通的操作下,平穩(wěn)地向內(nèi)吹氣,但要注意,千萬不要漏氣,如果吹氣有效,其胸部會膨起,并隨著氣體的呼出而下降。吹氣后,急救者口唇離開,并松開捏鼻子的手指,使氣體呼出,同時側(cè)轉(zhuǎn)頭呼吸新鮮空氣,再進行第二次吹氣。每次吹氣的時間為成人不少于1秒,兒童1秒到1秒半,每分鐘的頻率是8—12次。
3、外傷止血
當(dāng)人體失血量超過全身血量的40%時,生命就會受到威脅。外傷止血常用的方法是加壓包扎止血法,頭部、四肢及身體各處的傷口都可使用。具體方法是,讓患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把消過毒的紗布蓋在傷口上,然后用手直接按在上面,壓5—10分鐘,之后,用繃帶或三角巾纏繞住傷口,以幫助傷口止血。如果傷處有腫脹、麻木的感覺,說明包扎不當(dāng)。當(dāng)身體出血時,如果血色鮮紅,則說明是動脈出血,在進行處理的同時,可以用手按住出血口的上方,能有效止血,但此方法每次按壓不要超過10分鐘,否則會影響整個肢體的血液供應(yīng)。
寶寶在用嘴巴認知世界的同時,也經(jīng)常會流口水、吐奶,家長平時要注意及時清洗,涂抹松達嬰兒山茶,避免因為刺激出現(xiàn)口水疹哦。
2、
平時在家的時候注意不要讓寶寶出現(xiàn)在廚房,不要將熱水放到寶寶能接觸到的位置,外出吃飯不要讓寶寶坐在上菜位置。
如果出現(xiàn)寶寶意外,不要給寶寶涂抹牙膏、醬油等物質(zhì)。應(yīng)采取以下正確急救措施,將寶寶傷害降到小。
立即用15-25℃的冷水沖洗寶寶皮膚,讓寶寶在冷水浸泡20到30分鐘。在冷水中將寶寶衣物除去,小心操作,不要生拉硬拽,不要將寶寶皮膚表面水泡戳破。然后用紗布或無菌布纏繞,及早送醫(yī)。
救護車,是指救助病人的車輛。而車身上的“AMBULANCE”是反過來寫的,這是為了讓前面的汽車司機通過后視鏡直接看到正方向的Ambulance單詞,從而迅速讓道。 伴隨著警示燈的閃爍和警報器的呼嘯聲,毫無疑問,一輛救護車中趕往一個緊急呼叫的事故現(xiàn)場。所有的交通要道都會魔幻般為它放行。司機可以在車行道邊緣、人行道,甚至反方向上行駛——任何地方都行,只要救護車能通過。像奔赴火災(zāi)現(xiàn)場的消防員一樣,救護人員也需要分秒必爭,因為這可能意味著生死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