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是指能使物體染上顏色的物質。顏料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性的,有無機的和有機的區(qū)別。無機顏料一般是礦物性物質,人類很早就知道使用無機顏料,利用有色的土和礦石,在巖壁上作畫和涂抹身體。有機顏料一般取自植物和海洋動物,如茜藍、藤黃和古羅馬從貝類中提煉的紫色。
顏料不同于染料在于一般染料能溶于水(老的區(qū)分),而顏料一般不溶于水。染料主要用于紡織品等材料的染色。不過這種區(qū)分也并不十分清楚,因為有些染料也可能不溶于水,而顏料也有用于紡織品的涂料印花及原漿著色。有機顏料的化學結構同有機染料的有相似之處,因此通常視為染料的一個分支。
活性染料,又稱反應性染料。這類染料是50年代才發(fā)展起來的新型染料。它的分子結構中含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活性基團,在適當條件下,能夠與纖維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共價鍵結合。它可以用于棉、麻、絲、毛、粘纖、錦綸、維綸等多種紡織品的染色。
顏料的表達一般可分兩類,一類是用顏料三個基本屬性來表示,如將各種物體表色進行分類和標定的孟塞爾顏料系統(tǒng),在這一系統(tǒng)中H表示色調,V表示明度,C表示彩度,寫成HV/C;另一類是以兩組基本視覺數(shù)據(jù)為基礎,建立的一套顏料表示、測量和計算方法即CIE標準色度學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