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
1.高粱:貴州省仁懷市及金沙縣、習水縣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內生產的糯高粱(俗稱紅纓子),淀粉含量不低于60%,其中支鏈淀粉占總淀粉的比例不低于88%,并符合國家有關要求。
2.小麥:淀粉含量不低于60%,并符合國家有關要求。
3.水:水源位于赤水河與鹽津河交匯處赤水河上段,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要求。
裝茅臺酒用的酒瓶,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甕,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后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民國四年(1915年)以后,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后,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樸實大方。
在此期間,要經歷重陽下沙、端午踩曲、長期貯存等工藝環(huán)節(jié)的淬煉,制酒生產一年一個生產周期,順應季節(jié)變換,歷經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fā)酵、七次取酒;釀制而成的基酒還需在陶壇中經過三年以上的貯存,后,采用酒勾酒的方式將一百余種不同酒齡、不同香型、不同輪次、不同酒度等各有特色的基酒進行組合,形成了茅臺酒的典型風格。
茅臺酒的酒窖建設也頗有講究。從窖址選地、窖區(qū)走向、空間高度,到窖內溫濕度控制、透氣性能,以及酒甕的形式、容量、甕口泥封的技術等,都極為嚴格。這些都是關系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氣純度再提高的關鍵。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檢查,開關透氣孔,控制溫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