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草。分條栽與穴栽2種方法。條栽法比較節(jié)省人力,用草量較少,施工速度也快,但草坪形成時間比點栽的要慢。操作方法很簡單,先挖(刨)溝,溝深5~6cm,溝距20~25cm,將草蔓(連根帶莖)每2~3根為1束,前后搭接埋入溝內(nèi),埋土蓋嚴,碾壓、灌水,之后要及時挑除野草。穴栽比較均勻,形成草坪迅速,但比較費人工。栽草2人為1個作業(yè)組,1人負責分草并將雜草挑凈,1人負責栽草,用花鏟刨坑,深度和直徑均為5~7cm,株距根據(jù)不同草種而有所不同。呈梅花形(三角形)將草根栽入穴內(nèi),用細土埋平,用花鏟拍緊,并隨時順勢耬平地面,后再碾壓1次,及時噴水。
掘草。掘取匍匐性草根,其根部多帶一些宿土,掘后及時裝車運走。草根堆放要薄,并放在陰涼之地,必要時可以搭棚存放,并經(jīng)常噴水,以保持草根潮濕,一般1m2草源可以栽種草坪5~10m2。掘非匍匐性草根時應(yīng)盡量保持根系完整豐滿,不可掘得太淺,否則易造成傷根。掘前可將草葉剪短,掘下后可去掉草根上帶的土,并將雜草挑凈,裝入濕蒲包或濕麻袋中及時運走。如不能立即栽植也必須鋪散存放于陰涼處,并隨時噴水養(yǎng)護,一般1m2草源可栽草坪2~3m2。
腐霉菌通常存在于病殘枯草、土壤或者同時存在于這兩種介質(zhì)上,只有適合的環(huán)境條件下才會有致病力。病害主要有兩個發(fā)病高峰。一個是在苗期,尤其是秋播的苗期(8月20至9月上旬左右);另一個是在高溫高濕的夏季,以后者對草坪的危害。高溫高濕是腐霉菌侵染的適條件,當白天氣溫在30℃以上,夜間氣溫20℃以上,大氣相對濕度高于90%,且持續(xù)14h以上時,腐霉枯萎就可大發(fā)生。在高氮肥下生長茂盛稠密的草坪敏感,受害尤重;堿性土壤比酸性土壤發(fā)病重。北方地區(qū),腐霉枯萎病的主要危害期發(fā)生在6月下旬-9月上旬的高溫季節(jié)。氣溫29.4~35℃時危害重。主要危害喜涼的冷季型草。
草坪紅絲病分布與危害
紅絲病是由地衣狀伏革菌引起的病害,它以活的菌絲體在活的或死的植株體上越冬,廣泛分布在各地潮濕冷暖地區(qū),尤其在缺乏氮肥的草坪上,發(fā)病特別厲害。它主要危害狗牙根、早熟禾、羊矛等草坪,造成草坪草生長遲緩、早衰,直至死亡,嚴重地破壞草坪的觀賞價值。
草坪紅絲病發(fā)生規(guī)律
紅絲存活溫度為32℃,為-20℃,在干燥的條件下能保持活性達2年。病菌能夠通過流水、機械、人畜等在一定范圍內(nèi)傳播,還可由風遠距離傳播。病菌萌發(fā)需要葉片或葉鞘表面有一層濕潤的水膜。因此,高濕、重露、少量的降雨及霧,及適宜的溫度是病害流行的重要條件,可造成病菌大量侵染,使病害迅速擴展蔓延,兩天之內(nèi)就可造成草株死亡。低溫、干旱、肥力不足(特別是氮肥缺乏時)及其他病害或使用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等引起草坪草生長遲緩的因素,都可促使紅絲病嚴重發(fā)生。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但一般嚴重發(fā)病期不會超過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