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松(學名:Pinus bungeana Zucc.)是松科,松屬喬木,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3米;有明顯的主干,枝較細長,斜展,塔形或傘形樹冠;冬芽紅褐色,卵圓形,無樹脂。葉背及腹面兩側(cè)均有氣孔線,先端尖,邊緣細鋸齒;葉鞘脫落。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球果通常單生,成熟前淡綠色,熟時淡黃褐色,種子灰褐色,近倒卵圓形,赤褐色,4-5月開花,第二年10-11月球果成熟。
云杉形態(tài)特征
小枝有疏生或密生的短柔毛,或無毛,一年生時淡褐黃色、褐黃色、淡黃褐色或淡紅褐色,葉枕有白粉,或白粉不明顯,二、三年生時灰褐色,褐色或淡褐灰色;冬芽圓錐形,有樹脂,基部膨大,上部芽鱗的先端微反曲或不反曲,小枝基部宿存芽鱗的先端多少向外反卷。
主枝之葉輻射伸展,側(cè)枝上面之葉向上伸展,下面及兩側(cè)之葉向上方彎伸,四棱狀條形,長1-2厘米,寬1-1.5毫米,微彎曲,先端微尖或急尖,橫切面四棱形,四面有氣孔線,上面每邊4-8條,下面每邊4-6條。
球果圓柱狀矩圓形或圓柱形,上端漸窄,成熟前綠色,熟時淡褐色或栗褐色,長5-16厘米,徑2.5-3.5厘米;中部種鱗倒卵形,長約2厘米,寬約1.5厘米,上部圓或截圓形則排列緊密,或上部鈍三角形則排列較松,先端全緣,或球果基部或中下部種鱗的先端兩裂或微凹;苞鱗三角狀匙形,長約5毫米;種子倒卵圓形,長約4毫米,連翅長約1.5厘米,種翅淡褐色,倒卵狀矩圓形;子葉6-7枚,條狀錐形,長1.4-2厘米,初生葉四棱狀條形,長0.5-1.2厘米,先端尖,四面有氣孔線,全緣或隆起的中脈上部有齒毛?;ㄆ?-5月,球果9-10月成熟。
有根部發(fā)生獨立的主干,樹干和樹冠有明顯區(qū)分,直立主干、且高達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稱為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對應,又可依其高度而分為偉喬(31米以上)、大喬(21-30米)、中喬(11-20米)、小喬(6-10米)等四級。通常見到的高達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都是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常綠喬木的葉片也會衰老脫落,只不過沒有季節(jié)性落葉因而終年常綠。
喬木是園林中的骨干樹種,無論在功能上還是藝術處理上都能起主導作用,諸如界定空間、提供綠蔭、防止
眩光、調(diào)節(jié)氣候等。其中多數(shù)喬木在色彩、線條、質(zhì)地和樹形方面隨葉片的生長與凋落可形成豐富的季節(jié)性變化,即使冬季落葉后也能展現(xiàn)出枝干的線條美。 [4] 大量觀賞型喬木樹種的種植,應達到三季有花。特別強調(diào)的是在植物的選配上采用慢生樹與快生樹相結(jié)合的方式,即使其能快速成景,又能保證長期的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