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源地
是指有傳染源(病者或病原攜帶者)存在的地區(qū),進行,以免病原體外傳。疫源地又分為隨時和終末二種。隨時是指及時殺滅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進行的隨時的工作。
終末是指傳染源住院隔離,痊愈或死亡后,對其原居地點進行的徹底,以期將傳染病所遺留的病原微生物徹底消滅。在醫(yī)院中傳染源停止隔離出院后,對物品及病房的亦為終末。
對象的性質
同樣方法對不同性質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對油漆光滑的墻面,噴灑藥液不易停留,應以沖洗、擦拭為宜。對較粗糙墻面,易使藥液停留,可用噴灑。環(huán)氧乙烷熏蒸,對易于吸收的布、紙張效果較好,而對金屬表面,須延長時間。糞便、痰液不宜用凝固蛋白質處理,因蛋白質凝固對病原體可起保護作用,高壓蒸氣效果雖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纖維制品。環(huán)氧乙烷熏蒸賽璐珞制品,高濃度過氧乙酸或含氯劑如漂白粉浸泡綿織品,來蘇液多次長時間浸泡乳膠手套,均可造成損壞。對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惡臭的液處理。
衛(wèi)生防疫方面要求
不同條件下傳播機會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傳染病流行時,發(fā)病嚴重的疫區(qū),應集中應用效力好的與器械。發(fā)病少的外圍地區(qū),可采用簡易方法。傳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嚴重,量大,應采用固定設備和措施,病家屬于臨床措施,工作量小,可采用簡易措施及方法。飲水應在凈化基礎上煮沸,生活用水凈化后加氯即可。對呼吸道傳染病,強調(diào)空間隔離,通風和合理的帶口罩,對腸胃道病應強調(diào)用具,糞便、嘔吐物和接觸后洗手。不同病種的,應注意區(qū)別對待。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用較強含氯劑或氯人劑,不宜應用季胺鹽及來蘇等一般劑處理。
在工作時還須注意影響的因素,如劑量(包括的強度及作用時間),物品污染的程度,的溫度,濕度及酸堿度,有關化學拮抗物,劑的穿透力及表面張力等。
具體檢查方法:
1.物品表面檢查 在物品相鄰部位劃出2個10cm2范圍,前后別以無菌棉簽采樣,接種后培養(yǎng)24~48小時觀察結果。
2.排泄物檢查 前后各取0.2ml排泄物的稀釋液接種肉湯管,37℃培養(yǎng)24小時后再取樣轉種相應的培養(yǎng)基,24~48小時后觀察結果。
3.空氣效果檢查 一般用自然沉降法。前后在的空間不同平面和位置。放置4~5個平面,暴露5~30分鐘后蓋好,培育24~48小時觀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