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一對一培訓班無錫零基礎(chǔ)德語課程朗學教育
詞匯:詞匯是語言的血液,沒有人會懷疑大詞匯量對語言學習帶來的好處和便利,這一點在我們做閱讀時感覺*為明顯。有一種說法是:要想進行簡單的對話,詞匯量的下限為1000,要想基本看懂德國一般的報紙雜志,詞匯量下限為5000。于是很多中國學生狂背詞匯,又有很多人反對干背單詞。
那么到底要不要背單詞,要背多少詞匯?我想先說說一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有一個朋友,他很迷戀于背單詞,他曾經(jīng)把德語單詞背得象字典一樣,以至于上課時老師偶而忘詞了還得向他請教。然而他的德語水平很一般(盡管*終也過了DSH),而且只要有一段時間不去復習那些背過的單詞,單詞很快就會遺忘。
這個例子說明干背單詞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很多單詞不常用,背得再熟不用也會忘。不過話又說回來,單詞到底還是要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不能失去血液。既然單詞被遺忘是因為不常用,那么我們只需要背那些*常用的單詞就行了。另外,常用的單詞毫無疑問也是重要的單詞,所以必須得背。我估計,這些所謂的*常用單詞大約有2000—3000個。這個詞匯量記憶任務(wù)應(yīng)當在初級水平----*晚在中級1之前解決。那么怎樣判斷哪些單詞是*常用單詞呢?沒有標準!你可以根據(jù)它的出現(xiàn)頻率高低或者用你自己的直覺去判斷,或者干脆買本常用詞匯手冊。
二. 語法:語法是語言的骨架。在語法的條條框框中填入適當?shù)膯卧~就形成了語言。要想看懂復雜的語句,要想把話說的準,文章寫的對,就得有扎實的語法功底。語法和單詞都是學好語言的基礎(chǔ),兩者是在初級時*需要打好的基本功。
但有人持另外一種輕視語法的觀點,我說的是某些專家。他們反對背語法的條條框框,他們認為語言的表達---例如說話----應(yīng)該靠語感。說話,應(yīng)該是一種想說什么就能脫口而出的行為,說話時大腦里不應(yīng)該先去分析這句話的語法,然后再說出來。也就是說,我們說話應(yīng)該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而不是需要預(yù)先思考的邏輯思維。我們說漢語時完全靠的是語感,從來就不會預(yù)先考慮它的語法結(jié)構(gòu)。學德語也應(yīng)該是這樣,你不需要知道某句話為什么要這么說,你只需要知道這句話本來就是這么說,并且不斷的把這句話說成習慣,養(yǎng)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