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如今侵犯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越來越多。17世紀上半葉產生了近代專利制度;一百年后產生了“專利說明書”制度;又過了一百多年后,從法院在處理侵權糾紛時的需要開始,才產生了“權利要求書”制度。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在商業(yè)競爭上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
商標權
是指商標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商標所有人對其申請商標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qū)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yè)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shù)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和聲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中國商標權的獲得必須履行商標注冊程序,而且實行申請在先原則。商標是產業(yè)活動中的一種識別標志,所以商標權的作用主要在于維護產業(yè)活動中的秩序,與專利權的不同作用主要在于促進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同。
商號權
即廠商名稱權,是對自己已登記的商號(廠商名稱、企業(yè)名稱)不受他人妨害的一種使用權。企業(yè)的商號權不能等同于個人的姓名權(人格權的一種)。
此外,如原產地名稱、專有技術、反不正當競爭等也規(guī)定在巴黎公約中,但原產地名稱不是智力成果,專有技術和不正當競爭只能由反不當競爭法保護,一般不列入知識產權的范圍。
預防侵權措施
傳統(tǒng)著作權也可以在國家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版權管理部門登記,或選擇學會等第三方平臺預選登記備案。新媒體時代,特別是各種包含并不限于傳統(tǒng)意義的各種需要證實某一時刻,某人已經擁有什么潛在多媒體著作權資源,包括底稿、草稿、完整稿件等,選擇包括并不限于數(shù)字指紋技術、數(shù)字水印技術、反盜載技術、多媒體展示技術、融合可信時間戳技術、公證郵箱等可信第三方群技術的大眾版權保護平臺進行自主存證,進行論文存證時間認證和多緯度智能認證,其科學性可以自主驗證對證。版權糾紛時,提供初步第三方證據(jù),需要時司法鑒定機構,提高法律證據(jù)有效性,這在歐洲發(fā)達國家已經盛行很多年,與官方人工登記相互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