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面清理干凈,充分濕潤后,r-1型材料加水(灰:水=1:0.4)攪拌均勻(不得含生料或團粒)成膩子狀,用抹子或刮板迅速上層料(厚度1mm),涂層硬化后噴水濕養(yǎng)護,再上第二層料(厚度1mm),上料時稍用力使涂層密實。若還有局部滲水或有濕漬,只需在滲水或濕漬部位再加涂一層,直到不滲不濕。并注意搭接,每次配料不要太多(每次攪拌應在凝結前用完),以免造成浪費。涂層硬化后要進行濕養(yǎng)護3d。
水一旦滲透到建筑物里面,在有限的空間內,等太陽一曬,產生熱能,就形成水蒸氣,這些水蒸氣 產生大量的壓力足以破壞原有的防水層,甚至于表面的裝璜及飾材(譬如,油漆脫落、壁紙發(fā)黑、磁磚鼓 起、木質地板膨鼓)換句話說,一單位的水,如果全部變成水蒸氣,在建筑物內部有限度的空間里面,就 產生了1240倍的壓力,這個壓力的破壞性實在太可怕了。(所以我們時常發(fā)現防水膠施工在含水的泡沫水 泥上,不久就整個鼓起剝落了。)
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劑收縮防水混凝土,并且對施工中所出現的粗細骨料進行控制,提高混凝土的整體質量的同時,也能保證混凝土自身的抗?jié)B等級符合相關的要求與標準。須嚴格按照相關的設計比例,保證整個防水結構的厚度,經過多次設計以及反復試驗之后,終確定澆筑方式。采用“雙摻”技術,即摻和減水劑以及粉煤灰,能夠減少水泥的用量,將水化熱降低,盡可能減少收縮裂縫的出現。對混凝土的計量、攪拌以及運輸各個環(huán)節(jié)需全程監(jiān)控。在結構受剪力的區(qū)域內,結構施工縫需要采用相應措施,避免混凝土的內部裝置與模板發(fā)生接觸,迎水面的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可大于50 mm,結構裂縫的寬度要小于0.2 mm,在此期間不能出現貫通裂縫的現象。
隨著近年來我國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大跨度、輕型和高層建筑日益增多,使屋面結構的變形出現較大變化,而停車場,運動場、花園等屋面的出現,又使屋面功能大大增加,但是自八十年代以來,房屋滲漏問題成為我國工程建設中非常突出的問題。1991年,在建設部組織的對各地區(qū)100個城市1988—1990年竣工。
房屋調查中,發(fā)現屋面存在不同程度滲漏的占抽查總數的35%。我國每年僅用于屋面修繕的石油瀝青卷材達2.4億m2,石油瀝青膠結材達27萬噸,修繕費用超過12億元。房屋滲漏直接影響到房屋的使用功能與用戶,也給國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在房屋滲漏治理過程中,由于措施不當,效果不好,以致出現年年漏、年年修,年年修、年年漏的現象。為解決好屋面滲漏水問題,我們對屋面滲漏水產生的原因和治理維修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以提高屋面滲漏水治理技術水平,改善居住和工作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