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屬制品工業(yè)銷售收益逐年增長,增長率堅持在 14% 以上,市場規(guī)模不時擴大。 2006 年該行業(yè)銷售收益到達 8123.52 億元,增長率達 29.39%, 近七年。比擬 2000 年市場規(guī)模擴大了 2.62 倍。海內經濟與工業(yè)突飛大進之下,大量五金零件需求旺盛,市場規(guī)模擴大。國金屬制品行業(yè)產銷率均保持在工業(yè)標準值 96% 以上,近七年。市場產銷配比合理。
一直擁有制造工具五金加工的原質料和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多年以來我國作為世界的鋼鐵生產國和世界上人口多的國家。近幾年出口一直保持穩(wěn)定的增長趨勢,使患上我國已成為世界工具五金加工制品的主要進口國之一??墒歉鴩液暧^政策的調控,去年以來主要原質料鋼材價格的大幅上升,國家降低進口退稅率,以及受國際情況的影響,人平易近幣不時升值,再加之 2008 年《勞動合同法》實施帶來的勞動力利息增加,使患上海內制造業(yè)的情況逐步惡化,對勞動力密布的五金加工行業(yè)的影響尤為顯著。海內五金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嚴峻。
非標準件主要是國家沒有定出嚴格的標準規(guī)格,沒有相關的參數規(guī)定之外,由企業(yè)自由控制的其他配件。非標準件有很多品種,目前沒有很規(guī)范的分類,一般都是用企業(yè)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品牌發(fā)展,延伸產品的生命力而自主研發(fā)出來。 標準件: 是有明確標準的機械零(部)件和元件,(使用標準主要有中國國家標準(GB )、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標準(ANSI /ASME)等,其他日本(JIS)、德國(DIN)等標準也在世界上被廣泛使用。標準化程度高,行業(yè)通用性強的機械零部件和元件,也被稱為通用件。廣義標準件包括緊固件、連結件、傳動件、密封件、液壓元件、氣動元件、軸承等,都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跨行業(yè)通用性強
由毛坯變成成品的過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屬層的總厚度稱為該表面的加工總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稱為工序間加工余量。對于外圓和孔等旋轉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從直徑上考慮的,故稱為對稱余量(即雙邊余量),即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是直徑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則是單邊余量,它等于實際所切除的金屬層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來的加工誤差和表面缺陷,如鑄件表面冷硬層、氣孔、夾砂層,鍛件表面的氧化皮、脫碳層、表面裂紋,切削加工后的內應力層和表面粗糙度等。從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對加工質量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影響。加工余量過大,不僅增加了機械加工的勞動量,降低了生產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電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過小,則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種缺陷和誤差,又不能補償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造成廢品。其選取原則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使余量盡可能小。一般說來,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