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場選在陽光充足且干燥的空曠地帶或樹林里??梢岳媚敛莸胤忾]露天養(yǎng)殖;也可以利用舊房子改造或重新建房、搭棚養(yǎng)殖;但陰暗潮濕的房子(病原微生物滋生較多、陽光不足)不適宜養(yǎng)殖山雞。修建場房及搭棚主要是為了讓山雞有休息、避雨、避暑及投料的場所。養(yǎng)殖場房的大小根據養(yǎng)殖數量而定,一般按 2~3 只/m2實施建造。由于山雞野性十足,所建場房及運動場必需實施全封閉式網覆蓋;經濟條件好的養(yǎng)殖戶可用鐵絲網,一般養(yǎng)殖戶可選用尼龍網。山雞的運動以飛行為主,運動場地面距封閉網的垂直高度在 8~10 m,這樣有利于山雞自由活動,且能提高山雞肉品質及抗病能力;運動場應占整個養(yǎng)殖場的 2/3 或更大。
山雞屬雜食性禽類,以食植物性飼料(如玉米、小麥、三角麥、麥麩、各種菜類等)為主,也捕食各種小型昆蟲(如蝗蟲、黃粉蟲等)。15~50 日齡的小山雞食用人工配合飼料,如正大 510A 小雞料,該料蛋白質含量達 21%,足以滿足小雞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每天投喂 3次,上午、中午和下午各 次;同時,必須為雞只提供充足、潔凈的飲水。對 50 日齡以后的山雞逐步改投玉米、麥麩、稻谷、瓜果菜類等,直至出售;投喂必須定時、定點,每天 3次;設置料槽,因為手撒式投料不僅會造成浪費,而容易污染場地,導致養(yǎng)殖成本增高。
啄食癖:啄食癖是指雞之間互相啄叨或群雞集中啄叨一只雞,大、中、小雞都會發(fā)生,若技術跟不上幾乎每批都可發(fā)生,如不及時解決損耗會較大,嚴重影響?zhàn)B殖效益。常見惡癖有啄肛癖、啄趾癖、啄毛癖、食蛋癖等。常見原因:光照過強、飼養(yǎng)密度過大、采食槽位不足、墊料潮濕、通風不良、日糧中缺乏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粗纖維或氨基酸不平衡都可產生啄癖。在育雛期的雛雞易發(fā)生啄癖,成年母雞在交配后或在窩外產蛋肛門外翻時,被其它雞啄破出血,易被群雞啄造成傷亡。
當孵坊或自然孵化雛雞出殼后,備有烘房者,可在烘房內網上多層育雛。如沒有烘房而育雛數量開始不是很大,可采用40~60燈泡分箱照射保溫。雛雞初期1~2周齡需要的溫度應控制在35~32℃,將雛雞放進長約60厘米,寬約45厘米硬紙殼箱內,一般一只硬紙殼箱可育20只雛雞。箱頂用布或報紙蓋上。報紙或紙板蓋的要放好通氣孔,箱內墊上6厘米厚的切成5厘米長的干凈稻草或其他較軟的干草,備上清潔水與全價小雞飼料。飼料除夏秋季可干喂外,春冬季節(jié)可用溫水拌與飼喂。雛雞剛進箱保溫要加強觀察。如發(fā)現雛雞不斷張嘴,說明箱內溫度高了,可將燈泡朝上放一點;如雛雞互相擠成一團、不斷叫喚、則溫度低了、應將燈泡朝下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