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的發(fā)明和使用,要追溯到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英國科學家亨利·布雷爾利受英國政府軍部兵工廠委托,研究武器的改進工作。那時,士兵用的步槍槍膛極易磨損,布雷爾利想發(fā)明一種不易磨損的合金鋼。
布雷爾利發(fā)明的不銹鋼于1916年取得英國專利權并開始大量生產,至此,從垃圾堆中偶然發(fā)現的不銹鋼便風靡全球,亨利·布雷爾利也被譽為“不銹鋼之父”。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在戰(zhàn)場上的槍支,總是因槍膛磨損不能使用而運回后方。軍工生產部門命令布雷爾利研制高強度耐磨合金鋼,專門研究解決槍膛的磨損問題。布雷爾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國內外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鋼材,各種不同性質的合金鋼,在各種不同性質的機械上進行性能實驗,然后選擇出較為適用的鋼材制成槍枝。,他們實驗了一種含大量鉻的國產合金鋼,經耐磨實驗后,查明這種合金并不耐磨,說明這不能制造槍支,于是,他們記錄下實驗結果,往墻角一扔了事。幾個月后的,一位助手拿著一塊锃光瓦亮的鋼材興沖沖跑來對布雷爾利說:“先生,這是我在清理倉庫時發(fā)現的毛拉先生送來的合金鋼,您是否實驗一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殊作用!”“好!”布雷爾利看著光亮耀眼的鋼材,高興地說。
在奧氏體不銹鋼中,碳常常被視為有害元素,這主要是由于在不銹鋼的耐蝕用途中的一些條件下(比如焊接或經450~850℃加熱),碳可與鋼中的鉻形成高鉻的Cr23C6型碳化合物從而導致局部鉻的貧化,使鋼的耐蝕性特別是耐晶間腐蝕性能下降。因此。60年代以來新發(fā)展的鉻鎳奧氏體不銹鋼大都是碳含量小于0.03%或0.02%超低碳型的,可以知道隨著碳含量降低,鋼的晶間腐蝕敏感性降低,當碳含量低于0.02%才具有明顯的效果,一些實驗還指出,碳還會增大鉻奧氏體不銹鋼的點腐蝕分傾向。由于碳的有害作用,不僅在奧氏體不銹鋼冶煉過程中應按要求控制盡量低的碳含量,而且在隨后的熱、冷加工和熱處理等過程中也在防止不銹鋼表面增碳,避免鉻的碳化物析出。
通訊電纜及光纖
隨著通訊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從過去的簡單的電話電報線纜發(fā)展到幾千對的話纜、同軸纜、光纜、數據電纜,甚至組合通訊纜等。該類產品結構尺寸通常較小而均勻,制造精度要求高。
繞組線
繞組線是一種具有絕緣層的導電金屬電線,用以繞制電工產品的線圈或繞組。起作用時通過電流產生磁場,或切割磁力線產生感應電流,實現電能和磁能的轉換,故又成為電磁線。
在我國對稱為第二資源的廢舊物資的回收、運用作業(yè)也十分重視。以上海市為例,1981年到1985年的第六個五年計劃時刻,顛末宜山訓練廠從2942噸的各種廢舊鉛、錫回收后剩余的灰渣泥等下腳料中提取錫就有227.8噸,平均回收率達7%,顛末上海市永勝金屬訓練廠和貴稀金屬訓練廠從各種金屬下腳料中回收加工提煉出黃金就有1005公斤,白銀220噸,不但價值達8803萬元,而且還消除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