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Cl極壓劑,如氯化石蠟等,由于價格低廉,效果也不錯,其腐蝕性通過加入合適的緩蝕劑而得到抑制。目前,仍是比較常用的切削液極壓劑。加入量以濃縮物8~15%為宜。鉬系極壓劑,雖然價格稍高,但效果好。尤其是有機鉬類化合物,不但極壓潤滑效果好,而且兼具防銹作用,是具有發(fā)展前景的一類極壓潤滑劑。
一個好的極壓潤滑劑,應該只在極壓抗磨范圍內才能與金屬表面反應,而在較低溫度下是足夠穩(wěn)定的。目前認為硼酸鹽極壓作用主要是靠其沉積在金屬摩擦副之間,形成一個比基體金屬和S—P型極壓薄膜都軟的良好的彈性薄膜。在高溫和低粘度基礎油中,這種極壓薄膜的形成更為迅速。
防銹劑的選擇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同一種防銹劑因生產(chǎn)廠家不同,原料、生產(chǎn)工藝也不同,性能相差甚遠。要通過大量實踐才能找到合適的防銹添加劑。
(4)防霉劑的選擇
在乳化油液中,發(fā)臭變質占切削液變質的首位。近20年來開發(fā)了多種長效廣譜劑,可供選用。由于有一定的選擇性和抗藥性。
人類使用切削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們在磨制石器、銅器和鐵器時,就知道澆水可以提率和質量。在古羅馬時代,車削活塞泵的鑄件時就使用橄欖油,16世紀使用牛脂和水溶劑來拋光金屬盔甲。從1775年英國的約翰·威爾金森(J.Wilkinson)為了加工瓦特蒸汽機的汽缸而研制成功鏜床開始,伴隨出現(xiàn)了水和油在金屬切削加工中的應用。到1860年經(jīng)歷了漫長發(fā)展后,車、銑、刨、磨、齒輪加工和螺紋加工等各種機床相繼出現(xiàn),也標志著切削液開始較大規(guī)模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