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50-70mg/m3,1小時/天,3天/周,35周,發(fā)現(xiàn)氣管及支氣管基底細胞增生及生化改變;
人長時間吸入20-70mg/m3,會引起食欲喪失、體重減輕、無力、、;
人長期吸入12mg/m3,會引起嗜睡、無力、、手指震顫、視力減退。
甲醛有刺激性氣味,低濃度即可嗅到,人對甲醛的嗅覺閾通常是0.06-0.07mg/m3。但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有人可達2.66mg/m3。長期、低濃度接觸甲醛會引起、頭暈、乏力、感覺障礙、降低,并可出現(xiàn)瞌睡、記憶力減退或神經(jīng)衰弱、精神抑郁;慢性中毒對呼吸系統(tǒng)的危害也是巨大的,長期接觸甲醛可引發(fā)呼吸功能障礙和肝中毒性病變,表現(xiàn)為肝細胞損傷、肝輻射能異常等。
致癌性:
IARC的致癌性評論曾為“動物陽性;人類不明確”,后經(jīng)過進一步研究,在2006年確定為1類致癌物(即對人類及動物均致癌——"sufficient evidence of carcinogenicity")。
研究動物發(fā)現(xiàn),大鼠暴露于每立方米15μg甲醛的環(huán)境中11個月,可致鼻癌。美囯囯家癌癥研究所2009年5月12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頻繁接觸甲醛的化工廠工人死于血癌、淋巴癌等癌癥的幾率比接觸甲醛機會較少的工人高很多。研究人員調(diào)查了2.5萬名生產(chǎn)甲醛和甲醛樹脂的化工廠工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工人中接觸甲醛機會多者比機會少者的死亡率高37%。研究人員分析,長期接觸甲醛增大了患上霍奇金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性白血病等特殊癌癥的幾率。
生活中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甲醛,可以說無處不在。涉及的物品包括家具、木地板;童裝、免燙襯衫;快餐面、米粉;水泡魷魚 、海參、牛百葉、蝦仁;甚至小汽車。不難看出,衣、食、住、行——我們生活重要的四件事,甲醛竟然全部染指了,無處不在的甲醛讓人憂心忡忡。
酚試劑法
酚試劑法即MBTH法,即甲醛與酚試劑(3-甲基-2-苯并噻唑酮腙鹽酸鹽)反應(yīng)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鐵離子氧化成藍色,室溫下經(jīng)15min后顯色,然后比色定量[m]。酚試劑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檢出限為0.02mg/L,較適合測定微量甲醛測定。但脂肪族醛類也有類似的反應(yīng),對測定會有干擾,二氧化硫?qū)y定也有一定的干擾,使結(jié)果偏低,所以,在測定吊白塊時應(yīng)用此方法要慎重。酚試劑的穩(wěn)定性較差,顯色劑MTBH在4℃冰箱內(nèi)僅可以保存3d,顯色后吸光度的穩(wěn)定性也不如乙酰丙酮法,顯色受時間與溫度等的限制。本法多用于居室中對甲醛的檢測。紡織品和食品中對甲醛的測定有時也用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