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學(xué)名:Meleagris gallopavo):亦稱吐綬雞。體長110-115厘米。翼展125-144厘米,體重2.5-10.8千克。嘴強大稍曲。頭頸幾乎裸出,僅有稀疏羽毛,并著生紅色肉瘤,喉下垂有紅色肉瓣。背稍隆起。體羽呈金屬褐色或綠色,散布黑色橫斑;兩翅有白斑;尾羽褐或灰,具斑駁,末端稍圓。腳和趾強大。體羽從乳白色至棕灰色至黑色褐黑色,閃耀多種顏色的金屬光澤。頭、頸上部裸露,有紅珊瑚狀皮瘤,喉下有肉垂,顏色由紅到紫,可以變化。雄火雞尾羽可展開呈扇形,胸前一束毛球。
是在墨西哥的瓦哈卡地方首先馴化成家禽的,時間大約相當(dāng)于歐洲的新石器時代(歐洲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五千年)。火雞于十五世紀(jì)末輸入到歐洲,引入中國的時間更晚。火雞現(xiàn)在北美洲的南部還有野生的。和其他雞形目鳥類相似,雌鳥較雄鳥小,顏色較不鮮艷?;痣u翼展可達(dá)1.5-1.8米,是當(dāng)?shù)亻_放林地的鳥類,很難與其他種類搞混?;痣u共有六個亞種,現(xiàn)代的家火雞是由墨西哥的原住民馴化當(dāng)?shù)氐囊吧痣u而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