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足杯 杯身小,下承以高足,故名。飲酒用具。明代景德鎮(zhèn)窯燒制青花高足杯、斗彩高足杯。宣德青花海水紅龍紋高足杯、成化斗彩纏枝蓮紋、葡萄紋高足杯是精粹之品。清代以青花高足杯居多。
2、羽觴 杯的一種樣式。器身橢圓、淺腹、平底、腹兩側面置半月形雙耳,亦稱“耳杯”。古代飲酒用具。東漢時有綠釉陶羽觴。兩晉時有大量青瓷羽觴,南北朝時羽觴數量減少,形狀如兩端微尖略上翹的船形。
3、壓手杯明代杯的一種式樣。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豎直,自下腹壁內收,圈足。握于手中時,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于手緣,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穩(wěn)貼合手,故稱“壓手杯”。是明永樂時獨有的名貴器物。杯身繪青花纏枝蓮紋飾,杯內心書“永樂年制”四字篆款??钚斡谢ㄐ?、鴛鴦心、雙獅戲球三種。
4、高士杯 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飲酒用具。直口沿邊微撇,口以下漸收斂,淺圈足造型小巧豐腴。所謂“高士杯”是杯身繪有文人行樂的圖畫,如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等。
5、三秋杯明成化斗彩杯的一種,敞口、淺斜式腹壁、圈足,杯身以秋菊、蝶、草組成畫面,故名三秋杯。色彩以青花色勒,草花和飛蝶輪廓,以鵝黃、紫紅、姹紫點染飛蝶和花蕊。杯形秀巧,畫面素雅,為明瓷珍品。
6、爵杯酒具。仿青銅器造型,口沿外撇、圓腹略深、前尖后翹,下承三高足,口沿兩側有對稱立柱,一旁有。明清兩代均有燒造,有青花、白釉、藍釉及粉彩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