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有著兩個娃的媽媽,從事多年教育工作,有心理咨詢師證和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資格證,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什么樣的家長容易把孩子養(yǎng)“廢”。 很多家長困惑,為什么我處處依著孩子,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孩子還是天天和我賭氣,把考試不好,成績不夠優(yōu)秀,或者自己哪件事沒有做好的原因都歸在我的身上。 其實,像李躍兒老師說的:“教育,首先是讓人成為人的,是提升人,拯救人的,其次是增長智慧,傳達知識的?!? 孩子的埋怨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一張白紙,而紙上的色彩都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筆一筆畫上去的。只有父母教育好了孩子,白紙才會變成一幅惹人眼目的色彩斑斕的圖畫。 所以,有以下三種行為的家長,很可能會把自己的孩子養(yǎng)廢。 父母太嚴厲,會損失一個孩子的天性 朋友對孩子很嚴厲,教育孩子也是循規(guī)蹈矩,從孩子出生一直到6歲都是這個樣子。 但是,后來孩子上了幼兒園,在幼兒園里,孩子很呆板,明顯比其他的孩子缺乏主見,而且想法也很少。 如果老師或者小朋友問他什么問題,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問問媽媽?!? 后來這個孩子長大了,但是別人對他的評價都是這個孩子缺乏主見,甚至在結(jié)婚戀愛的問題上都要聽媽媽的,整個媽寶男一枚。 父母如果對孩子過于嚴厲,就會在孩子的心里有一種對父母的嚴詞斥令懼怕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會心里缺乏主見,凡事都想依靠媽媽解決。 仿佛媽媽就是自己一輩子的保護傘,如果生活中失去了媽媽的管教,似乎自己就是無依靠。所以他的心里始終不明白人生中途的傘是應(yīng)該自己撐起來的。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應(yīng)該本著尊重、理解、平等的態(tài)度與孩子相處,教育孩子。如果你以晚輩必須服從長輩的態(tài)度來管理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會有壓抑感,就會影響到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而一個負責任心的,有愛心的父母給孩子的應(yīng)該是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能夠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并且健康地成長。 父母經(jīng)常易怒,會讓孩子變得叛逆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幼小,所以不懂事情,就把自己的道理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認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但是孩子是一個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他有自己獨立意識的思維,并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有擺脫父母,自己獨立的意識。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要讓孩子有自己思考的空間,而自己生活的權(quán)利。如果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的不聽話暴怒,孩子的思維就會對父母產(chǎn)生抵觸的心理,嚴重的甚至叛逆。 我家的鄰居有一個小孩,今年21歲,他的父母平時脾氣不是很好,只要是他做錯了一點事情,就會狠訓(xùn)他一頓。 這個小孩在一開始,五歲的時候?qū)τ诎职謰寢尩墓苤疲€是服從,到了十幾歲開始變得叛逆。自己曾經(jīng)因為父母教訓(xùn)他時的用詞不當,而離家出走了。 后來他的父母和親屬費了好大勁把他找了回來,但是這個小男孩也只是在家里消停了幾年,20歲的時候,和一伙無業(yè)小青年把人家的飯店給砸了,因為損失很大,被判刑3年,現(xiàn)在還在拘留所里。 聽審問他的民警說,審問小男孩的時候,他充滿了對父母的抱怨,說父母對他只有責任心,沒有愛心,自己太缺失愛了,所以才會到今天這個地步。 父母對孩子愛發(fā)脾氣、易怒,就會讓孩子感到他們不愛自己。導(dǎo)致孩子幼小的心靈無依無靠,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溫暖的靠山。 這樣的孩子在走向社會以后,稍有一點勢力對他友好,都會成為他的心靈的港灣。然而,這樣一旦不良勢力傾向于孩子,孩子成為不良少年是非常有可能。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絕不僅僅局限于滿足孩子穿衣吃飯這樣的物質(zhì)需求上,在心靈上也要給予孩子關(guān)心和溫暖,孩子才會不缺失愛,才會健康的成長。 父母忽視孩子的需求,孩子就不會幸福 在生活中,父母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他們忘了孩子自己心里的需求和他們想的是不一樣的。 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心愿加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來幫助他實現(xiàn)理想,但是人是不一樣的。孩子有孩子的愿望以及想法。 孩子的生活,價值取向都是有自己的希望,并且他們對于自己的未來都有規(guī)劃。人生只有在自己的意愿里生活,才會有十足的幸福感。如果走在一條自己不愿意走的路上,誰都會不自在,難過。 前幾天看視頻,一個管教孩子嚴厲的母親,因為自己年輕時候沒有考上大學,沒有實現(xiàn)自己當醫(yī)生的愿望,就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引導(dǎo),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自己心里想的樣子。 但是,她的女兒很有獨立意識,在報考的時候依然地報考了自己喜歡的會計專業(yè)。并且如愿地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母親很遺憾,但是她的女兒對她說,媽媽如果不讓我按照自己的人生軌跡前行,我會失去生活里的幸福,我會不快樂。 所以,別強求孩子的生活方式,注重孩子心理的需求。 父母是孩子在幼年時的最大靠山,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要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讓他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盤。 生活在自己的興趣中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性格習慣都是從父母那里獲得的,如果父母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孩子就會陽光燦爛;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成長意愿強加干涉,非得讓孩子活在自己的影子里,那么孩子一輩子都難以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用自己的愚昧毀掉孩子的生活,應(yīng)該鼓勵孩子,孩子才會有擔當;接納孩子他才會愛別人;與孩子一起分享生活,孩子才會真誠友愛。 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活出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