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女排亞洲杯,中國派遣以參加亞青賽的國青女排為主要班底,殺入決賽。但在決賽中,日本女排新軍繼亞青賽后,以3比1再次擊敗了中國隊,也給中國女排提了個醒:想要在新時代女排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中國女排需要的不止是“小朱婷”,除了選拔新銳尖兵,還需要整體打法的更新。 中國新銳遭遇連敗 本屆亞洲杯,此前被中國女排一隊吸納入訓練營的新銳吳夢潔加盟球隊,讓這支中國女排的實力有所提升。有意思的是,本屆亞洲杯日本女排同樣派遣了參加亞青賽的青年球員出戰(zhàn)。 中日兩支青年隊再度交手,中國隊球員在這場決賽中暴露出一傳不穩(wěn)、打法單一、防守急躁失誤的問題。日本女排雖然身高等數據較差,但她們憑借整體配合和小球技術彌補了先天差距。這也幾乎是近年來中日女排一線隊交手的問題翻版。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女排在同日本女排的競爭中,已經處于體系和理念上的落后。 新秀表現可圈可點 盡管中國女排中的國青隊員在國際賽場中依然會表現出狀態(tài)的波動,但整個陣容已經在本屆亞洲杯期間有了能力上的提升。在亞洲杯比賽中,中國隊在面對越南隊的突然發(fā)力時,依然可以通過決勝局的耐心周旋取得勝利。在面對實力高出一檔的泰國女排時,也能盡力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并克制了對手的發(fā)揮。 回顧本屆亞洲杯,中國隊吳夢潔的表現不負眾望,亞洲杯七場比賽,她在四號位從起跳高度、扣球時機到一傳能力都有碾壓性的實力。幾位新銳同樣表現出色,中國女排二隊面對亞洲諸強,包括全主力出戰(zhàn)的泰國女排,依然保持了對攻中的韌勁。 中國隊在主攻線上除了實力高出一籌的吳夢潔,05后主攻王逸凡作為國青女排隊長也被寄予厚望。王逸凡作為吳夢潔的替補,表現中規(guī)中矩,在與伊朗隊的比賽中,王逸凡臨危不懼,一人砍下25分,展示了不俗實力。 19歲的莊宇珊也在四號位發(fā)揮不錯,她是亞洲杯此前6場比賽唯一場場得分上兩位數的球員。本屆亞洲杯,副攻王文涵、二傳孫海平、接應周頁彤也都能在關鍵時刻有高光表現,而自由人許嘉楠也在與泰國隊的比賽中展現了自己的防守能力。 中國隊不能只求“小朱婷” 從中日兩隊球員對比上,中國女排新軍在身高方面占據優(yōu)勢。但兩次交手顯示,一名球員要成為球星,只有高度還不夠。同樣,在隊伍的比拼中,球星往往敵不過整體的發(fā)揮。 在這支中國女排隊中,主攻吳夢潔和王逸凡身高都達到1米89,曹婷婷和王文涵身高都有1米92。和中國女排一隊一樣,球員的身高放眼世界也能排在前列。而本場中國女排與日本隊的決賽中,中國女排球員卻表現出對日本隊防守強度的不適應,這也是青年球員面對高水平對抗時容易表現出的狀態(tài)波動。相比之下,日本新軍同樣有大賽中不穩(wěn)定的問題,但總體上發(fā)揮出了自身小球熟練、網前防守綿密和進攻迅速堅決的特點。這些優(yōu)點傳承了日本女排一貫的技術特點,也顯示了日本隊在排球運動中的底蘊。 盡管如此,中國女排在新銳的選拔和培養(yǎng)上還是成功的,幾位新銳球員在亞洲杯比賽中都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而相比日本隊的表現,中國新銳缺乏的是陣容上的整合、小球上的功夫和大賽的經驗。這些都是中國女排在理念上需要改變的地方,也需要中國女排在體系上予以重視和傾斜。 好在中國女排放眼世界,開始鼓勵球員加盟國際聯賽,她們會吸納世界先進的排球經驗和理念,對中國女排的升級換代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