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開學,回顧這個暑假 你的孩子有沒有跟你搶手機玩? 會不會三更半夜偷偷玩手機? 是不是常常約同學打游戲? 暑假里,不少家長和孩子因為手機引發(fā)一場場的“家庭大戰(zhàn)”,有的孩子離家出走,有的孩子和家長冷戰(zhàn),有的孩子甚至自殘、自殺。為什么孩子會深陷在手機世界里不可自拔?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理性地使用手機?高級心理咨詢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梁倫詞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暑假里,不少學生相約到奶茶店打游戲。 孩子沉迷手機,讓父母十分困擾 一天,凌晨兩三點鐘,劉女士去衛(wèi)生間后,順手打開兒子的房門,想看看兒子,結果眼前的一幕讓她瞬間火冒三丈——兒子正躲在被窩里用手機打游戲,入迷到連她開門都沒察覺。在劉女士的質問下,兒子承認,自己常常假裝按時睡覺,可趁父母回房后,就會起來打游戲。聞言,劉女士控制不住怒火,一把砸了兒子的手機。 無獨有偶,因為手機,楊女士與兒子小銳原本并不親密的母子關系變得格外緊張。小銳是城區(qū)某中學的一名準初二學生,上個學期的期末考試,他的主科成績總分加起來不足200分?!翱吹絻鹤拥某煽儐?,我心里本來就窩火。結果他根本不在意,還當著我的面照樣玩手機?!笨磧鹤訒r刻都捧著手機打游戲,楊女士“勸也勸了,罵也罵了,把各種道理掰開揉碎地講”,可小銳仍是照玩不誤。無奈之下,楊女士沒收了小銳的手機,還停了家里的網線。她沒想到,小銳為此跟她冷戰(zhàn),十幾天沒叫過她一聲“媽媽”。 記者采訪發(fā)現,中小學生沉迷手機、游戲、網絡,成為許多家長的難解之題。今年6月,玉東新區(qū)玉東小學曾開展家校共話活動,在“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游戲”的討論和學習現場,不少備受困擾的家長紛紛求助。 多因使孩子沉迷手機與網絡游戲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正確理性地使用手機,首先要弄明白,為什么越來越多孩子會沉迷其中。 “一切都是環(huán)境的產物?!绷簜愒~直言,很多父母不管是在家里還是陪孩子外出游玩,甚至連開車的時候,都是手機不離手,孩子不過是有樣學樣?!霸诤⒆有r候,不少父母為了讓孩子安安靜靜、不吵不鬧,就把手機塞給孩子玩;等孩子長大了,發(fā)現其已深迷其中時,父母又想把手機搶回來,但往往適得其反?!? 同時,沒有志向、追求的孩子也容易對手機上癮。有的家長得過且過,自己沒有活好,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此外,有的孩子在生活、學習中沒有獲得別人的欣賞、贊美,沒有成就感,而在網絡游戲里得到了這些愉快的體驗,這也會促使孩子更多地沉迷網絡游戲、沉迷手機。網絡游戲的闖關、冒險、格斗等內容容易使孩子著迷,因為他們在游戲里可以幻想自己是英雄、是世界與命運的控制者,這正符合這個年齡段青少年的非現實狂想。網絡游戲容易讓孩子實現一種虛幻的自我求證,證明自己的強大,而這些正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缺少卻又極度渴望的。 為了讓孩子戒手機,父母紛紛出招 為了讓孩子放下手機,避免因為沉迷玩手機、打游戲而影響學業(yè),家長們可謂是想盡辦法。 吳先生的兒子浩浩是一名準六年級學生。三四年級時,浩浩開始以學英語、上網課為由,趁機拿父母的手機玩游戲,越玩越上癮?!拔宜紒硐肴ィ瑳Q定先給他玩?zhèn)€痛快,還特意抽了個周末的時間陪著他打游戲,直到他自己喊停為止。然后,我告訴他以后不能玩手機了,同時給他設定學習目標,每考到一個目標的分數,我就獎勵100元。”吳先生笑著說,幾個學期下來,兒子“賺”了他不少錢。 家長周女士的方法則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每到周末、節(jié)假日,我就帶著女兒和兒子去扎帳篷、露營。”為了讓孩子的課余時間更加充實、有趣,周女士特意帶著他們一起動手準備各種露營美食、尋找有山有水的露營場地。“這個方法挺有效的,現在孩子不僅喜歡到戶外游玩,還很喜歡自己研究、動手制作美食。以前是拿手機打游戲,現在卻把手機當成了學習工具,用來查找各種露營美食的教程。”周女士認為,要讓孩子懂得合理使用手機,關鍵是讓孩子有比玩手機更有趣、更重要的事情做。 父母以身作則,才有影響孩子 因為玩手機上癮,有的中學生輟學,甚至以自殘、自殺的方式來威脅父母,梁倫詞處理過一些這樣的個案。孩子沉迷手機,父母應該怎么做?梁倫詞說:“楊女士采取直接沒收孩子的手機并停網的打壓控制方式來處理這個問題,只會讓父母和孩子兩敗俱傷。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共情,因為孩子對手機上癮不止一兩天,如果父母一下子不給玩手機,只會讓他們更逆反。” 同時,梁倫詞也不認可吳先生“以錢換玩手機的機會、換分數”的處理問題方式。這種做法短期有效,對長期而言,是無效的。“成績是孩子自己的,但父親用錢來與孩子換成績,意味著孩子在給父母‘打工’。這種互換的方式,會讓孩子以為父母的愛也是可以交換的。漸漸地,孩子對待所有的事情,都會用利益、金錢來衡量是否值得去做,這種唯利是圖的價值觀是很可怕的?!? 梁倫詞說,對待沉迷手機游戲的孩子,周女士的方法有借鑒意義。用別的快樂代替孩子玩手機游戲的快樂,比如運動、與父母和同伴玩耍、學習成績考取班上前三名等,這些都是孩子需要得到的快樂,關鍵看父母怎么鼓勵孩子去獲取這些快樂。如果孩子本身不快樂,手機游戲給他帶來的快樂太多,就容易上癮;反之,如果孩子本身是一個快樂的人,手機游戲就不可能把他拴住,因為他還有其他興趣、欲望。 生活在電子產品時代,孩子不可能和手機“隔離”,如何讓孩子正確理性地使用手機,而不是沉迷其中?梁倫詞建議,家長首先要自控、以身作則,讓家里少點手機文化、多點書香,通過境教、身教來影響孩子。然后是確立好規(guī)則,和孩子約定好“手機時間”。最好是每周一次性玩2小時,而不是每天玩20分鐘。第三點則是堅定地執(zhí)行,到了約定時間后,家長要堅持拿回手機。若孩子撒潑打滾,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態(tài)度溫和,立場堅定。 總而言之,父母只有提高自己的修為,才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孩子,讓孩子以父母為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