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編輯Sissy,剛來童書媽媽的時候,同事都給我推薦奧斯卡先生,我學習了他的一年期哲學自我探索項目,這是我在學校從來沒有學習過的,在國內最好的名校里也很少見的課程。我曾經深深被競爭心態(tài)所裹挾,如今整個生活面貌都得到了改善。 從奧斯卡30年哲學咨詢中,我看到了,競爭觀念是如何一步步毀掉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的,也看到了,作為一個人,我們并不必須迫不得已地生活,我們其實是有選擇的,只要改變了思維方式,我們自己、我們的孩子,就會有截然不同的命運。 奧斯卡是誰?奧斯卡·伯尼菲(Oscar Brenifier)是法國哲學家,現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哲學顧問、法國應用哲學院主席,他出版了超過五十部作品,其繪本已被BBC拍攝成兒童哲學啟蒙動畫片,他擅長用蘇格拉底的對話法引導人思考。 家庭里的權力競爭讓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劍拔弩張 奧斯卡給上千個家庭做過關系咨詢,其中不乏夫妻咨詢。 他發(fā)現,讓夫妻關系劍拔弩張的、撕毀一個家庭的,往往是關系中的權力之爭,爭吵中最常見到的,是兩個人不同意彼此。 解決問題的核心,其實就是四個字——理解彼此。 “我們可以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但是我們要理解彼此。如果每一個人都要求對方同意他,就會吵架。這完全沒有道理,因為人們的想法不同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的義務,是能夠理解彼此?!? 現實中,很多夫妻都在理解彼此上經歷了艱難的過程,有的能夠走出來,也有的無法做到,最終分道揚鑣。 親子關系也一樣。從孩子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要學會去和孩子對話。如果你的孩子不同意你說的,試著去理解為什么,然后就跟他開展一場真正的對話,你得要很有耐心。 一個觸目驚心的現實是,很多家庭成員間缺乏真正的對話,彼此之間只有命令、要求,缺乏相互信任,沒有彼此欣賞,所以很多人在家庭中也會感到孤獨和脆弱。他們要對方能夠滿足他的需求,但兩個人的需求有時候是相反的,卻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就是人們吵架的原因。 說到底,處理關系問題,就是去和他人對話,對他人不同的想法感興趣,去傾聽、欣賞、理解對方的想法,理解彼此的差異,接受他人想法的合理之處,以達到共識或求同存異。 和他人相處,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去競爭誰更強大、誰更聰明、誰更厲害、誰的想法是對的。 被植入了“我最好、我最強”心理的學霸,如果在家庭里也用這種方式去碾壓伴侶和孩子、不能夠尊重和理解對方,后果可想而知。 競爭觀念,是一個人的職業(yè)天花板 我們都認為,名校畢業(yè)的員工,工作能力強,容易在企業(yè)里混得好,到了中年看看身邊的同學,往往不是如此。 奧斯卡給很多大企業(yè)做過管理咨詢,有個普遍的問題:老板很頭疼,為什么員工都吵來吵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們都是以自我中心的,他們想證明自己是好的,想把別人比下去。 在他們身上,奧斯卡看到了競爭心態(tài)塑造的學霸思維: 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事情,對別人的觀點并不感興趣,對別人關注的事情也沒有興趣。 奧斯卡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去跟員工對話,訓練他們的辯證思維: “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情。一般來說,我們喜歡的都是跟我們自己觀點一致的那個角度,但我們要培養(yǎng)從別人的觀點和角度來看事情的能力?!? 奧斯卡閱人無數,他發(fā)現,一個企業(yè)里能成為好的領導者的人,并不是那些個人能力特別優(yōu)秀、足以碾壓別人的人。想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靠天賦,而是需要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去習得。 那么,到底是什么能力,讓人可以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呢? “一個好的領導者,不是那種只關注自己觀點、自己興趣的人,他可以理解多元的價值觀,心胸寬闊,并且擁有更大的視野?!? 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這個能力?奧斯卡的建議是:理解人性、從中抽離、成為君子。 “人一般來講都是很自私的,這是人性,你要理解這一點,但不要陷入進去。如果心里只有自己,你得到的就只有彼此之間的爭斗,你就會變得很無力。 如果你想在企業(yè)里面當一個領導者,你就得當把層次拉高的那個人、可以教會別人彼此理解的那個人,不要為瑣事而爭斗。這也君子跟小人之間的差別。 如果你身邊都是小人,你也不要跟他們有一樣的行為。在你的工作的場合去當君子,不做一只好斗的公雞,展現出自己高貴的一面,你能工作得更開心?!? 那些早早被灌輸了競爭心理、一心只想干掉別人的人,往往面臨的是工作不順心、中年失業(yè)。每天與人爭斗,憤怒、嫉妒,無法站在全局的視角上,怎么能不被職業(yè)天花板所限制?哪里還有生活品質而言? 教會孩子競爭,浪費了孩子身上的寶藏 在奧斯卡30多年的咨詢中,他發(fā)現,那些被訓練成為競爭機器的孩子,到了中年,生活依然是很可悲的。 比如,你的孩子不喜歡奧數,但是你看別人的孩子學了,也逼著自己的孩子去學,這樣父母就被競爭所裹挾了,我們就將自己和孩子視作為了競爭的工具。這其實是浪費了孩子身上的寶藏,使得孩子無法施展他內在的、真實的力量。 “如果你是被訓練來競爭的,你會嫉妒。你總是要比他人要更多。所以如果有人想玩這種競爭的游戲是可以的,但是我不想跟他們競爭,這并不是我人生的目標。如果你教你的小孩去競爭,你就沒有教會他們自由,沒有教會他們快樂。你在教他們的是跟別人去搏斗,這是很瘋狂的系統(tǒng)。跟別人搏斗你不可能一直贏,總是會輸,輸了之后就會很痛苦?!? 不被競爭裹挾,孩子也能有成功幸福的人生嗎? 能! 在奧斯卡看來,競爭根本就是騙局,因為:競爭根本不存在,僅僅是人類大腦構造出來的想法! “競爭是一個很糟糕的觀念。競爭是一種心智上的建構,并不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有人懟過奧斯卡:你要知道中國的資源是很稀缺的,人多資源少,你要生存,就得競爭。 奧斯卡說:這種想法太奇怪了,在今天的中國,真正的貧窮其實已經很少了。過去的20年,中產階級發(fā)展得其實相當的好,生活品質相當不錯,如果跟祖輩的生活來相比較的話,真的是好太多了。 將資源看成是有限的,不得不為了生存而爭斗,是農民意識。農民將土地看作一種資源,因為他們認為,財富就是你擁有多少的土地,因為農民不會意識到,真正的資產其實是一個人的智力、創(chuàng)造力,有了它,一個人可以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工作、創(chuàng)造公司、創(chuàng)造自己的知識產權…… 他們不理解,真正的、唯一的資源是人。他們也不理解,教育才是真正的財富。 人類是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造其實就暗示著合作,而不是競爭。 與其要你的小孩去跟別人家的孩子競爭,不如教他們如何具有創(chuàng)造力,教他們如何去思考。但是如果你的壓力很大、很焦慮,你就沒有辦法思考。因為你的反應都是應激的反應。 如何讓孩子不執(zhí)著于競爭,又能受到好的教育? 如果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那么問題來了,考好學校、找好工作,孩子不是還要面對競爭? 奧斯卡告訴我們,學校不是成功的關鍵!學校使孩子有可能獲得一些成就,但也有很多人的成就跟學校完全無關。比如說藝術家,運動員,商人……現在很多人通過短視頻掙錢,這份工作10年之前也不存在,做這份工作的有一些人年紀非常小,但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熱情,有創(chuàng)造力。 研究發(fā)現,20年之后的很多工作,目前都不存在,你也不知道這些工作會是什么。 學校不會讓孩子對此進行準備,讓孩子有創(chuàng)造力,要思考,有熱情,這才是好教育的關鍵。 “請不要太擔心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確保你孩子做的是有趣的事情,每周至少一次把他們帶去博物館,把他們帶去劇院,跟他們進行討論。作業(yè)也可以做一些,但不要太執(zhí)迷于此?!? 我們如此重視考試,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過去。 “在過去,如果你想要在社會上一級一級往上走的話,你需要通過很多的考試、高考提名。但現在你生活的世界不同了,社會有更多的空間提供給普通人、給這些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不要陷入原始的、過時的思維里,不要成為你思維的囚徒,并把孩子也推入這樣的生活之中。人生成功幸福的秘密,是逍遙游?!? 逍遙游,成就人生幸福之道 有時候人們對逍遙游會有點誤解。以為說逍遙游就是躺平、什么事都不做,只在林子里散散步、躺平,這是不對的。 逍遙游指的是:你可以有目標去做事,但是你并不執(zhí)著于結果,你可以接受失敗。你可以接受,得不到你想要的。 “對著你想要達到目的,你要有一個比較平靜的態(tài)度。為了實現目的,你必須要降低你的貪婪。于是,無論結果會怎樣,你就去做你該做的事,內心平和,與貪婪保持距離,有時間去深思熟慮?!? 我們太著急、太貪婪,以至于離自己真正該做的事越來越遠。享受生命是生活中蠻重要的一件事情,與其受苦,不如去享受每一天。 我們給孩子最有價值的教育,不是教會他們競爭,而是教會他們自由,讓他們知道,我們其實有自由是去做自己。 “從那些掛心的事里面抽離出來,有廣闊的思考、不斷拓展自己的心胸和格局。你的思維越寬闊,你的世界就越寬闊,你就得到自由,你就變成了一個高貴的人、成為了君子,就可以生活得平靜而幸福。” 寫在最后 奧斯卡畢生經驗分享的“人生成功幸福的秘密”,就是逍遙游——不是躺平,而是讓自己更平靜、清晰,因此可以離自己的目標更近,不受外界焦慮裹挾。 上完了一年的自我探索哲學營,我深深感受到“逍遙游”的力量,學會了從情緒中走出來思考,寫作功力猛漲,管理能力也明顯得到提升:工作上不再想要討好別人,開始學會使用理性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管理團隊越來越順利。 在家庭上,我對孩子更有耐心,對孩子的教育心中篤定,不再像以前那么焦慮。同時,我也成為了老公精神上的支持者,他對孩子吼叫的時候,我可以心平氣和地跟他對話,搞定他,整個家庭氛圍都得到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