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們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有著許多同樣重要的東西需要“補習”,有著必不可少的素質(zhì)、精神需要去培養(yǎng)和獲得。 暑假時間,孩子們離開學校課堂學習的安排,回到家庭和生活當中,是他們最能夠自由安排和分配的一段時間。 他們真正該多補補的課程,其實不是學科性強的課,而是閱讀、體育、勞動這樣鍛煉孩子們綜合素質(zhì)的課程,而這些課程補好了,對孩子們的學習也有相應的促進作用,更是讓孩子們受益終生的。 讀書和不讀書的最大差別,是思想深度和廣度的差別。讀書讓人學會思考,讓人能夠沉靜下來,享受一種靈魂深處的愉悅。一個人之所以陷于困境,常常是由于認知不足。而讀書是拓展認知和視野的捷徑。有些知識學到了就是自己的,有些思想悟到了也是自己的。你在讀書上花的每一分鐘,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給你回報。 讀書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shù)活”。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讀懂一本書,吃透一本書。要讓孩子們做到會看書,有效看書,為大家提供6個建議。 1.明確看書目的 為什么?要什么?看書之前,要想清楚,為什么要看這本書。是為了學習提升?還是為了打發(fā)時間?目的不一樣,看出來的內(nèi)容一定也不同。比如寫作遇到瓶頸期,腦子里沒素材了,想要去看一本書,那看書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要去多充實自己,而這時獲取的東西比較廣泛,只要覺得是好的,都可以用。 怎么要?要到了嗎?怎么通過看書,去快速有效地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比如最近想了解如何閱讀,那看對應的書籍時,就會簡單列下目標關(guān)鍵詞:閱讀技巧、閱讀障礙、批注形式等,然后根據(jù)這幾個關(guān)鍵詞去書里找答案。先給自己設置問題,再帶著這些疑問和目的去看書,就會主動吸收書中的相關(guān)知識點。當你以思想輸出為前提去看書時,思想輸入的質(zhì)量也會提升。 2.看書要有順序 看書不是一上來就從第一頁讀到尾,最好的看書順序是先看一下書腰、封面、封底,然后看看目錄,序言。 書腰、封面、封底通常是書中精髓部分的體現(xiàn),是書中觀點的高度概括。序言部分通過別人的評價,或者作者自己的介紹,可以了解書籍的寫作背景、教育意義等。瀏覽目錄,可以知道全書的組織結(jié)構(gòu),初步確定自己最為關(guān)注的幾部分內(nèi)容,從而有計劃地把握閱讀速度。 所以在正式看一本書之前,先做個十來分鐘的瀏覽,把書的精華部分了然于心,也對自己關(guān)注的重點,心中的疑惑都有了初步定位。 3.看書要分“輕重緩急” 看書可以采用速讀+精讀結(jié)合的方式,先把目錄大致過一遍,然后根據(jù)目錄把書分成幾個輕重不同的等級(用色號筆做標記):第一等級,需要并且可能對自己有用的;第二等級,感興趣的(不一定有用);第三等級,可能沒太大用/不感興趣的。 接下來,根據(jù)等級劃分去進行速讀和精讀。這個方法適合去看學習型的工具書,通過快速掃讀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再進行精讀,不必所有內(nèi)容都慢慢去看。此外,看書遇到自己不懂或者不感興趣的地方,一定不要鉆牛角尖,追求“完美主義”,利用積極的跳讀、速讀和略讀,保持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書的精華上。 4.保持質(zhì)疑,隨時核實 書籍或讀物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并不十分準確、不與時俱進的內(nèi)容,比如十年前先進的技術(shù)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落伍了,但有些參考書依然還會推崇。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應保持質(zhì)疑,質(zhì)疑并不是說什么都不信,而是懷著求證的心態(tài),對存疑的內(nèi)容或概念,通過搜索引擎,找到證實或者證偽的內(nèi)容,這樣既有助于理解或者推翻作者的觀點和概念,更訓練了孩子的批判思維。 5.有好奇心,保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看書是為了應付某種必須去做的事情,比如考試,強迫自己去看沒有興趣的內(nèi)容,確實效率低且收獲甚微。 絕大部分人對故事性的內(nèi)容比較有興趣,對知識性的文章覺得難以進入,對此大家可以循序漸進,閱讀相關(guān)資料的時候,每天給自己提出一個小問題,解決一個小疑惑,一點點前進,并且把積累的知識盡快用于實操,這樣就會有成就感,從而形成持續(xù)前進的動力。 要知道,看書是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為了應付誰,希望孩子們能夠?qū)π碌闹R、技能始終保持好奇,充滿興趣。 6.一定要做讀書筆記 很多時候看完就忘,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做任何讀書筆記!魯迅曾提出,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讀書是一個過程,只有做到讀寫相結(jié)合,才真正地構(gòu)成了閱讀的方式。做讀書筆記有哪些方法呢? ①回憶羅列 看完一個章節(jié)或一小節(jié),就自己回憶一遍,集中梳理下知識點,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哪些是可能用得上的,按1234點簡單羅列出來,加深記憶。 ②隨手記錄 看到某個知識點,哪怕再短的讀后感也都把它寫下來,哪怕只有一句話,只要你有想法,就記錄下來,加強理解的同時,也更容易記住。 ③腦圖記錄 看到某些自己覺得比較有用的知識點時,用電腦打開腦圖軟件重新概括(手寫記錄也可以),并加上自己的詳細理解,以及根據(jù)這個知識點你能去延伸出來的東西、想法。 ④學會摘抄 看到一些覺得比較好的詞、句子,摘抄到專門的本子上,注明來源哪本書、哪位作者。閑暇時翻翻讀書筆記,這樣在以后的寫作中就能經(jīng)常引用上這些“名人名言”了。 最后,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編著),書中更為詳細而有層次地講述了閱讀的方法與技巧。不懂閱讀的人,初探閱讀的人,讀這本書可以少走冤枉路;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讀這本書也可以有更深的印證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