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子,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男子漢,而不是“熊孩子”,“媽寶男”,“膽小鬼”等等。不過很多父母對于“男子漢氣概”的認識不夠,認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jié),不做家務小事,粗暴無禮等等是男子漢的象征,其實不然,真正的男子還是有責任感,有大膽,陽光向上,感情細膩等等的。 想要培養(yǎng)孩子的男子氣概,父母在教育中就要注意這五點: 1、在生活中粗糙一點,在情感上細膩一點 《父親的力量》一書中說:養(yǎng)男孩要帶些“毛茬兒”,任他們登高爬梯,滾一身泥,允許他們犯錯誤,讓孩子保持“精神上的饑渴感”很重要。 指的就是養(yǎng)男孩,不能夠在生活中百依百順,不要過于講究物質(zhì),衣食住行上只要合適就行,不要過于精致,過于奢華。而在情感上,男孩子的情商普遍比較低,父母需要重視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別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直男”,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和其他人相處好的。只有情商高,感情細膩的男孩,在為人處世中才會游刃余。 2、對孩子的生活要多放手 在上文中提到一個男子漢的反面形象之一“媽寶男”,這樣的男孩子在當前大量出現(xiàn),尤其在戀愛的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平時在平時生活中,受到父母過度的保護,使得孩子對于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嚴重,甚至會讓孩子放棄自己做主,一切都交給父母。 在父母保護下的孩子,永遠無法成長。心理學家大衛(wèi)·伍德曾經(jīng)說過: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腳手架”,為孩子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讓孩子自己動腦筋,自已想辦法去解決問題。 因此,父母需要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梯子,給孩子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把握大體的方向,讓孩子獨自前進。 3、讓男孩子多流汗 很多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能吃苦了,尤其是男孩子,社會上對于男孩子的要求更高,更嚴格,不能吃苦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后會遇到很多不適應的情況,如果不能改變的話,就很容易被生活壓垮。 而想要讓孩子提升抗挫能力,能夠吃苦耐勞的話,就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多“流汗”。其一就是字面意思,讓孩子多在生理上“流汗”,多鼓勵,陪伴孩子去運動,讓孩子在運動中消耗掉多余的精力,體力,這樣孩子能夠在學習上集中注意力。讓孩子多參加對抗性運動,團隊運動,能給個增加孩子的團隊意識,提高孩子的體能,抗挫能力也會得到提升。 其二就是家務能力了,家務的活動量不大,無法達到生理上出汗的地步,但是能夠讓孩子心理上“流汗”,讓孩子掌握并且熟悉基本的生活能力,學會照顧好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認同感,也能夠提升孩子未來的生活幸福感。 4、讓孩子盡情調(diào)皮 孩子天性是好動的,尤其是男孩子,從小就動個不停,調(diào)皮搗蛋更是家常便飯,家有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往往讓父母感到身心俱疲。采取強制措施來讓孩子停下來的父母不在少數(shù)。但是,父母盲目阻止孩子調(diào)皮,會使得孩子身上多余的精力,體力得不到釋放,積壓在心中,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陰郁,會變得極端叛逆,那時再后悔也來不及了。 5、多讓父親來教育男孩子 不少人覺得現(xiàn)在的男孩子缺乏男子氣概,是父親缺席教育導致的,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學家麥克閔尼研究顯示:與那些一星期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相比,每天與父親接觸更多的男孩,他們所從事的活動更開放,更具有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 父親在男孩子的教育中,能夠讓男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性別,父親能夠教給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在三歲之后,父親要成為男孩子教育中的主導者。 從父親身上,男孩子會學習到更多,更完整的男子漢的平直,比如獨立,自信,勇敢,有擔當?shù)鹊取? 在這個世界,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甚至是家庭中,都是需要真正的男子漢,作為父母需要重視男孩的教育,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