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會覺得,愛情的本質一見鐘情二見傾情的迷戀,無論男女都難以輕易逃得開這場游戲,只有心里有念想,幾乎一踏進這片愛情的領土便很容易全軍覆沒。 可是,一開始的驚艷與新鮮,只能決定愛情的開篇,卻不能輕易譜寫愛情的結局。不是開頭轟轟烈烈就一定能轟烈到底,中間的那一段路程,往往是最難走也是最容易出現風險的地方。 走著走著,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愛情的本質,其實只有四個字:價值互換。 一:愛情的本質,是價值互換 在張愛玲的著作《第一爐香》一書中,葛薇龍讓人大失所望地選擇嫁給了喬琪喬,她明知對方是一個浪子,無法給她真正的幸福,卻還是義無反顧地嫁了。 世人都說是她是戀愛腦,說她看人眼光差,可事實上真的是嗎?在我看來并不是,她選擇嫁給喬琪喬,與喬琪喬答應娶她,都不過是玩了一場價值互換的游戲。 只是這場游戲是以虛假的愛情為幌子,才導致很多人看不穿。 喬琪喬自不必說,他娶葛薇龍當然不會是因為愛,娶她,不過是把葛薇龍當成了可以幫他斂財滿足他吃喝玩樂的工具。 而葛薇龍選擇喬琪喬,已經是她能夠得到的最優(yōu)解。她從一個無知的學生,被姑媽帶著一腳踏進了上流社會的繁華,見過了十里繁花,眼里便再難盛得下平凡生活的茍且。家里的苦日子,她是從心底里不想再過。 但在她與喬琪喬發(fā)生過親密關系這件事情,被鬧大以后,她在上流社會的身價是早已呈直線下跌了,在沒有名聲且失去了清白的情況下,再想得到上流名門大戶的青睞,幾乎已是癡心妄想。 于是,她迫切地需要一個人來幫她保住在上流社會的地位,喬琪喬的父親是一位爵士,于社會地位和名望來說,是符合葛薇龍的目標的。 所以就有了兩人讓世人迷惑的結合,可以想象,當喬琪喬的父親沒了貴族的身份,當葛薇龍沒有了可以當交際花的資本為對方賺錢時,這座用欲望堆積出來的婚姻大廈必然會轟然倒塌。 二:價值互換是供需關系,失衡之后沒有愛情 相信不少人見過,讓我們三觀,被重塑的年老富豪配年輕頂級美女的愛情配置;也有見過兩個同樣優(yōu)秀的人頂峰相見,在感情里互相成全;或是兩個同樣在某些方面有所匱乏的人在感情中互相取暖…… 這些所有的所有,無一不是供需關系,一旦失衡之后,便不會再有愛情。 電視劇《人世間》中的鄭娟在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周秉昆無私的幫助,對他滋生了感激之情,于是盡她的能力去報答他。 周秉昆也因為得到了鄭娟對家里的照顧,他的母親在當了植物人幾年后,還能沒有任何損傷地醒過來,這也使得周秉昆對她本就有的愛情變得更濃。 他們之間的發(fā)展都是由于兩人一開始的互幫互助,再到互相需要,從而才可以發(fā)展到走進婚姻的程度。 假設一開始鄭娟的生活并不困難,她沒有得到過周秉昆的幫助,在周母出事的時候她一定不會如此盡心盡力地照顧。可以說,后面所有的果,都是得益于前面的因。 你需要的,我來給,我需要的,你來給。這樣簡單的價值互換,就輕易地保證了供需的平衡,也因此促成了一段最美好的姻緣。 如果感情已經失去了價值互換的平衡,就會如《我的前半生》中的賀涵與唐晶一樣,戀愛多年卻始終走不到婚姻里,最后還是不出所料分了手。 最后賀涵與羅子君走到了一起,正是證明了愛情的關系是等同于供需關系的。 羅子君在職場中需要賀涵的幫助才能逆襲,而賀涵需要在羅子君身上滿足大男人對女人的保護欲,同時需要得到正向的情緒價值。 互相的供需需要才促成了他們之間備受爭議的結合,感情生變只是借口,發(fā)生愛情的本質,是價值互換。 只有價值互換,才能彼此成就,反之,不過只會相互吞噬。 END